卡罗拉Cross的发源地,探访台湾省汽车制造的真实水平,差距在哪里?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台湾省郭蕊汽车公司。时间追溯到1980年台湾省经济腾飞的时代(亚洲四小龙时期)。为了发展重工业,台湾省岛内的重要举措是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当年,当地政府部门牵头成立了与通用汽车合资的“华通汽车”。然而,在三年的美好时光后,通用汽车公司撤回了资本,当地政府不得不再次寻找投资者。当时,和泰和日野集团向政府提出了相关的技术转让和人才培养计划,导致两个集团有了成立郭蕊汽车的机会,也接手了华通公司留下的中利工厂(桃园市北部中心),成为现在郭蕊汽车的生产基地。

现在的中利厂可以说是神车的繁育基地了,因为畅销的Altis和卡罗拉?Cross就是在这里诞生的,两款车型一天可以生产350辆左右,可以应付单个车的月平均销量。3000台的订单绰绰有余,甚至还有消化海外订单的空间;另外,中利工厂没有R&D和生产技术中心,从大家熟知的卡罗拉Altis、魏徵和Wish到现在的Sienta Altis?GR?Sport和Corolla Cross都是这里的R&D团队设计的,就连海外的雷凌、威兰达、Fortuner也是台湾省的工程团队设计的,其实不亚于日本母厂。由于业绩突出,郭蕊汽车成为丰田众多海外工厂中唯一具备开发能力的工厂。(不知道是不是在吹牛)

生产技术中心是将日本母厂的技术和设备引入生产线的重要单位,以台湾省小而多样的市场结构规划最有效率的生产线。同时还可以生产模具的开发能力,包括冲压模具、冲床、焊接夹具甚至生产线的自动化设备,由生产中心开发制造,甚至出口到世界各国。甚至雷克萨斯也有使用郭蕊设计工具的案例。目前,郭蕊生产的车型零部件国产化率已达75%,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商机,促进了台湾省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为了实现与日本母厂最快的沟通效率,R&D部门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都具备一定水平的日语能力,所以在厂区内可以看到很多用日语标注的标语也就不足为奇了。

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买的台湾制造的汽车质量是否和日系车不一样。于是,郭蕊公开了这条36年未公开的生产线,让媒体一探究竟。每个公司的生产设备和工艺都大同小异,质量要求通常是决定多年后市场上车辆评价乃至二手车价格的最大关键。郭蕊中力工厂分为两个区域,第一制造部负责钢铁参与工厂后的冲压、车身工程、成型工程和涂装工程的岗位。当你踏进生产车间,你可以看到今天要生产的钢卷已经放在了一边,生产用了多少材料。线上生产的钢材必须是当天发货的最新鲜的,代替已经硬化太久的,这样才能保证不同供应商的材质都能保持在最佳状态。

冲压工序结束后,进入车身工程阶段。之后,焊接钣金零件。电视上,机械臂焊接钣金零件并打火的画面就是在这里完成的,涂胶也是在这里进行的,以保证每一步都能达到最一致的状态。卡罗拉?Cross采用最新的激光焊接技术,3700个焊点交替出现,可以保持更强的车身刚性,也是丰田汽车数量最多的一款。质检员还会不定期对焊点进行抽查,确保焊接杆头不会因为过度使用而产生焊点强度不足的疑虑。焊接后,质检人员将通过视觉和触觉手段最终确认表面是否有缺陷。那天现场有表面有缺陷的车门钣金零件,试图让媒体抓住缺陷,不管它是怎样的。

成型后的车身交由第二制造部门进行零件组装。之后看了仪表装配、座椅和内饰板装配、发动机和变速箱接头、动力系统和车身接头等工序。在装配生产线上,我们发现所有容易发生碰撞的位置都用粉红色的防护板隔开,避免不必要的碰撞产生划痕和凹痕的风险。而且对于每一辆车,根据不同的匹配项目,专职理货员为不同的车型选择零件,然后发给负责的装配工。

日本母厂每年都会派人到海外工厂进行质检,针对图纸的准确性,图纸的质量,实车的运行。两周内随机抽取20辆车,每辆车检查两个小时。1000多项已* * *。郭蕊工厂在小型车项目上连续三年零缺陷,日野连续四年零缺陷。

丰田在台湾不仅有郭蕊,还有合泰,造车技术和中国大陆差不多,但吹牛能力很强。它的动力基本保持了日系车的原汁原味,很少有本土化的改进,但是在品控上真的很严格,还是很值得学习的!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