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历史和发展大概500字,急!!

武汉,简称“汉”,现为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和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及其最长的支流汉江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隔江相望的格局。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写道“玉帝吹黄鹤楼,梅花落江城五月”,所以武汉自古就有“江城”之称。武汉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工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武汉的考古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汉口在古代被称为夏玲和鄂州。黄陂区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的商代宫城,是现今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古语云:“水之北为阳,山之南为阳。”古代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名汉阳。汉阳和武昌都有1800年的历史,而汉口在明朝以前只是靠近汉阳的一片不毛之地。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武昌成为湖广省省府,武汉首次成为省级行政单位。元代诗人余阙曾在诗中称武昌和汉阳为“双城”。元末,红巾军首领徐寿辉将政治首都迁至汉阳。

当朱元璋攻克武昌时,他的第六个儿子朱桢出生了。此后,朱桢被明太祖分封为武昌的楚王,武昌得到扩张,成为南方最大的城市之一。此后的274年间,朱桢和历代楚王在龙泉山(今江夏区)建墓,使龙泉山形成了“三龟九寝十二景”的古建筑群。明朝成化十年(1474),汉江从龟山北麓改道入河,汉口从汉阳独立发展。嘉靖年间,汉水新航道北岸形成汉口镇,各地商人前来经营。当时,汉口成为全国水陆交通枢纽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港口。明末,汉口、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并称为天下“四大名镇”,故有“货抵汉口住”之说,汉口与京、苏、佛山并称为“天下四地”,有“十里帆依市,万盏通宵达旦”(吴齐石)的美景 享有“楚第一繁华之地”明八年(1635),汉阳郡治元谢在汉口修筑长堤。

1852年,太平军先后占领汉阳、汉口。次年,武昌城被攻克,这是太平军攻占的第一个省城。

1858年,《天津条约》增加了11个通商口岸,包括汉口。1861三月,汉口正式开业。在老汉口镇下游沿海,英、德、俄、法、日租界相继开放,汉口由传统商业城镇向现代化大都市转型。成为长江沿岸最早的三个通商口岸之一(镇江、九江、汉口)。汉口的对外贸易几乎可以和上海并驾齐驱。

1864年,为了防止捻军南下,修建汉口城堡,从桥口开始,下到一元路,称为后城。

65438年至0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主政期间,大力推行洋务运动,尤其是汉阳铁厂和湖北炮厂的兴建,刺激了武汉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湖北期间,张之洞主持修建了芦汉铁路,兴办了教育,创办了湖北书院等新式学校。

1911 10 6月10日,武昌起义在武昌爆发,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仗。10年10月11日,起义军在湖北宣布成立军政府,脱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这时,武汉成了中国的革命中心。10年10月18日,革命军与清军在汉口、汉阳爆发。165438+10月30日,清军大败,汉口市场被烧了四天。

1912年,江夏县改为五常县,汉阳县废弃,夏口厅改为夏口县。以武昌为湖北省会,孙中山同年来汉,给予“武汉一呼,天下响应”和“民国起步,武汉真为先成”的评价。

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发表了威尔·沃尔特的文章《中国芝加哥》。文章称赞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的地位,可以和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相媲美。”

1922期间,江岸火车站是京汉铁路大罢工的指挥部。2月7日,二七罢工被残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1926 5438+00年6月,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将武昌县定为武昌市,作为湖北省省会,将峡口县改为汉口特别市,直辖于国民政府,隶属汉阳县。

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从广州迁都武汉。65438年10月5日,数十万人进攻汉口英租界。65438年2月9日,国民政府正式收回租界。18年4月,武汉市政府成立,武昌市和汉口特别市(含汉阳县)合并为‘京兆区’为首都,武汉特别市成立。所以武汉建市的历史只有80多年。4月12日反革命政变后,中国* * *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15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8月7日,中国* * *生产者党第八七次会议在汉口召开,决定中国* * *生产者党今后采取武装暴动的形式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1931年夏,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武汉市区被淹百日,仅市区就有3619人死亡。

从1938年6月到10年6月,中日投入百万兵力的武汉会战,历时数月。10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

1949 5月15日,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办公室负责人白崇禧乘飞机逃离武汉。16,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次日进入汉口城、武昌城、汉阳县,武汉三镇解放。22日,中国成立武汉军事管制委员会。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次日,武汉市委成立,临时直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武汉人民抗洪纪念碑的直辖市。武汉国民政府旧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像

自5月国家批准武汉为沿江开放城市1992以来,武汉一直是中西部外商投资的热土。加入WTO后,武汉坚持“开放先行”战略,大力推进环境创新,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武汉先后建设了一批重大枢纽和功能性基础设施,如武汉天河机场、机场高速公路、长江二桥、长江三桥、百万门程控电话、水厂、电厂、污水处理系统等。,大大增强了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另一方面,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对外企实行“一站式”联合办公制度、市长对话会制度、投诉受理制度、投资环保责任制等。截至2002年底,全市实际利用外资6543.8+0.57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63亿美元。全市已批准外资企业4080家。截至2011年底,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84家在华投资,包括美国百威啤酒、联合技术、法国雪铁龙、德国巴斯夫、西马克和麦德龙、日本川崎重工、美能达、NEC和三井工业、荷兰飞利浦、中国银行、英国皮尔金顿和韩国。大量外来投资有力地促进了武汉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