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丁乡特色产业
今后,我家乡甘蔗产业的发展方向是:
第一,稳定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甘蔗面积保持在1.4万亩左右,单位面积产量从2005/06年度的3.2吨提高到4吨左右。
二是逐步将春种改为秋冬种,以延长生长期,提高糖粉和产量。
三是推广良种,实现良法。努力将早、中、晚熟品种布局调整为4: 4: 2的格局。
四是实施优质蔗园示范样板田。在示范田的带动下,辐射全乡甘蔗生产,提高糖业整体效益。
五是组织技术培训。要做好甘蔗生产各环节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培训,进一步规范各生产环节的种子管理技术。
第六,重视蔗区道路养护。采取农民投工投劳、企业补贴的措施进行维护,确保甘蔗车辆运输安全畅通。
第七,加强宿根甘蔗的管理。做好中耕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防冻工作。
传统产业_ _大叶茶种植
西丁乡是闻名中外的茶王树的故乡。65,438+0,700多年来一直被誉为“茶王”,被世界茶界奉为“茶祖”。西丁乡的山高、雾、土壤、气候特点为无公害茶叶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国内外普洱茶市场的不断升温,我乡种植、经营、销售茶叶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全乡茶园26503亩,其中采摘面积19687亩。
此外,还拥有万亩规模的绿色生态茶叶原料基地,人工培育1.50年以上树木2330亩。有45个初级制茶研究所。2006年生产干茶7179吨,仅茶叶一项,农民人均增收180元。茶叶真正成为了我乡各族群众的经济增收产业。
稀世珍宝_ _-版纳小耳猪
勐海县西丁乡有着悠久的小耳猪养殖历史和经验,各村村都有一定的养殖规模。我家乡饲养的小耳猪属于滇南小耳猪品种(品系)。版纳小耳猪品种是我国不可多得的瑰宝,具有品系纯正、个体适中、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细嫩鲜美等特点,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版纳小耳猪不仅是培育新品种(系)的优良材料,也是解决杂种优势利用问题的原始亲本。同时为医学实验和药用提供了前提条件,为人类健康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近年来,该乡党委、政府顺势而为,把小耳猪产业做大做强,投资近65438+万元,建立了两个品种保种繁育示范点,为全乡小耳猪规模化养殖奠定了基础。目前,全乡共有小耳猪15800头,其中小耳母猪2550头。山区粮食生产主要立足于巩固现有适宜种粮的耕地,增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广农业技术的实用化,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壤肥力,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和好方法,提高产量,引导农民转变种粮观念,以水稻、玉米为主,辅助种植小麦、鲁谷等粮食作物,促进主辅粮产业的合理种植,保障人民的温饱。
2006年计划种植水稻13700亩,产量300公斤,旱稻9600亩,产量145公斤,玉米22300亩,产量130公斤。2007年计划种植水稻13500亩,产量305公斤,旱稻9100亩,产量140公斤,玉米22300亩,产量135公斤。2008年计划种植水稻13800亩,产量310公斤,旱稻9000亩,产量145公斤,玉米20000亩,产量140公斤。2009年计划种植水稻14000亩,产量315公斤,旱稻9000亩,产量150公斤,玉米23000亩,产量145公斤。2010年计划种植水稻14000亩,产量320公斤,旱稻9000亩,产量150公斤,玉米20000亩,产量150公斤。到“十一五”末,粮食产量将达到11.82万公斤,预计产值将达到1278万元。以农业人口2.28万人计算,人均收入将达到541元。
为实现规划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是: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在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积极自主地投入资金和劳动力,修建堤坝和灌溉沟渠,保证固定耕地上粮食作物的用水。进一步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意识,加大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培训力度,增强农民运用农业科技的能力。在莱曼、西顶、温暖、帕农4个村委会8175亩坝区积极引进高产高效优质品种,加强管理环节指导,提高病虫害防治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茶叶在我的家乡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主要的传统产业。五年规划期间,要抓住普洱茶市场回暖的有利时机,全力巩固和提高现有面积和茶叶品质,充分发挥“千年野生古茶树”之乡的优势资源,以2000多亩百年茶树为抓手,以2万多亩茶叶种植面积为基础,着力科学管理茶叶,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力度,逐步向改良生态茶园方向发展。
为实现预定计划,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生态优质古茶园建设与“千年野生古茶树”品牌打造同步进行。随着国内外消费者对无公害、纯天然茶叶的青睐,无公害古茶园、老茶园市场前景广阔。在充分挖掘古茶园的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保护现有古茶园,充分发挥其独特的经济效益。要把几十年或很长时间没有施过化肥农药的老茶园作为古茶园的后续基础,努力通过各种渠道逐步树立“千年野生古茶树”的品牌,落实产品,打响名气。二是加强低产茶园改造与茶叶转换技术措施相结合。未来五年,我们将重点对现有低产茶园进行改造和转茶,并特别关注茶叶的新种植面积。针对全乡茶园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低的情况,计划2006年至2065年每年完成低产茶园500亩、茶叶转换1000亩,即低产茶园改种2500亩、茶园转换5000亩。新植:2006年计划种植杂交系列1.5万亩,2007年1.5万亩,2008年1.5万亩,2009年1.5万亩,2065年1.0万亩,438+用于低产茶园改造、茶叶改种和新茶种植 邀请专家到50个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自然村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农村农业服务中心的茶叶技术人员要有计划地到各村的农民茶场大张旗鼓地进行技术培训,把实用的农业科技推广到千家万户,从而提高茶农的种植、经营、饲养和收获水平。 三是加强辖区茶叶初加工系统的宏观管理。针对现有初加工所设备不全、加工工艺不规范、未办理营业执照的现状,按照县里出台的管理办法进行整改,争取精制加工企业在家乡办厂,增强茶叶附加值就地转化,确保业主税收不外流,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力争到2065.438+00年实现茶叶总产量654.38+0.5万公斤,产值654.38+0.95万元,人均收入820元。甘蔗产业是我家乡的传统产业之一。五年规划期间,甘蔗生产主要是增加良种推广面积,加强甘蔗生长期的科技管理,使“优质蔗园”发展到3000亩以上,良种率达到85%以上。力争2065,438+00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5,438+0.5万亩,平均产量4吨以上,总产量6万吨。预计产值将达到900万。
为实现预定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是:一是加强技术培训;二是引进适合山区特点的高产、高糖、高抗良种,实现良种良法。三是改春种为秋冬种,改刀为锄。第四,提高宿根甘蔗管理的科技含量。第五,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和管理水平。第六,加大道路维护和蔗区投资。通过多方努力,多方投入,蔗区道路将得到彻底改善,甘蔗产业将得到跨越式发展。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五年规划期间,我乡畜牧业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以黄牛为主的小耳猪养殖,积极推广成功示范,打造山区“小耳猪”地方品牌,扩大家禽养殖规模,增强群众动物疫病防控知识,有效控制疫病流行,提高农民养殖经济效益,确保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计划2065年实现牛1.1,000头,出栏2000头,牛肉产量108吨,年均增长5.24%;存栏2万头,出栏6000头,猪肉产量330吨,年增长18.6%;家禽笼养65438+10万羽,出笼12万羽,产量120吨,年增长19.79%,肉558吨,年增长15.11%。畜牧业产值预计达到11万元,人均收入462元。
应采取措施实现上述目标:一是加强畜禽防控。加大防疫工作力度,提高农民自控技术,深入乡、村、组开展理论与现场相结合的技术培训,营造应用现代养殖技术的氛围,真正让农民踏实、实用、有效。县乡畜牧技术人员将对全乡的兽医、村干部进行集中培训,用实例讲解,现场操作,切实加强养殖户的防治知识,使基础防治工作在养殖户中广泛应用,从而促进全乡畜牧业的发展。二是在搞好防治的基础上,多渠道争取发展项目资金,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畜牧业,充分利用天然草山资源,增加饲料(玉米、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保证扩大养殖原料供应。三是加快标准化厩舍的推广进程,实行圈养“小耳猪”模式,野外育肥养殖家禽,逐步把我们当地的特色畜禽产业做大做强。对于矿产开发,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企业开发矿产资源,搞好协调,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矿业崛起。按照“谁开发、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实行合理开发与综合治理并重的措施,使开发商充分吸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当地经济和农民家庭的发展。
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合理开发与综合治理并重的措施。创造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做好厂家和农户的协调工作。要发挥资源优势,按照“谁开发、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促进矿业崛起,让开发商充分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招工人进厂,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目前,我的家乡注册了五个矿,分别位于莱曼和南龙两个村委会。其中,三个正在勘探,两个即将开采。一个是莱曼宏基源锰矿公司2007年计划完成开采1.2万吨,另一个是满别宏源锰矿公司2007年计划完成开采1万吨。到2007年,五个矿山的锰矿年产量将达到654.38+30万吨。采矿业将成为西定镇经济的支柱产业。“五年规划”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公益林建设、国有林和国防林管理,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着力改善水土流失状况,维护生态平衡,巩固绿化成果,提高森林覆盖率,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林业产业发展体系、森林保护体系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计划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从2006年的45%提高到47%。计划造林废弃山3000亩,人工造林2000亩,封山育林2万亩,樟树1.500亩,竹类植物3万株,更新发展沿河小竹林1.000亩,退耕还林1.000亩,种植铁皮石斛和砂仁1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