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详解
你好!
首先,我代表秦兵马俑博物馆,欢迎大家来这里做客和参观!
兵马俑博物馆是一个遗址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是2200多年前秦始皇的随葬品秦陵的陶器兵马俑。为了让你更好的了解兵马俑,首先介绍一下秦始皇的生平和他的墓地概况。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他姓温·郑明,生于公元前259年。当时正是我国历史上激烈动荡、战火纷飞的时代。13岁,其父秦庄王项去世,他继承了秦国王位,被称为“秦郑王”。22岁时,他亲自掌权。在血与火的战争中,他依靠秦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在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65438年的15年间,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公元前221年,39岁的秦王夺得政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他认为‘黄三极成,德超五帝’,又取黄三、五帝二字,故称‘皇帝’。从此,两千年来,历史上的封建帝王都用“帝”字作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为了巩固秦朝的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统一措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础。同时,他统一了文字、货币、法律、车轨、度量衡等。,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和商品交换。他统一边疆,南征匈奴,北筑万里长城,保证了边疆和中原人民的安定和文化发展。现在屹立在北方的万里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
秦始皇不仅是一个叱咤风云、成就斐然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个极其残暴专横的暴君。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政权。为了加强专制统治,他采用法家韩非子理论,以‘法’制人,用残酷的刑法和重税压迫广大黎族人民,还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修长城,修道路,修建阿房宫和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Xi以东35公里的骊山脚下。它南临骊山,北接丽水。陵墓高大雄伟,远远望去像一座巍峨的小山。
据戏曲史籍记载,秦始皇13岁继位后,开始大规模修建陵墓,最多时达72万人,修建时间长达37年,直到为其去世的墓地工程才最终完工。话剧《汉书》记载秦陵的高度是50尺(秦1尺等于0.231米),大约是现在的115米。由于两千多年风雨的侵蚀,如今只剩下76米。这座陵墓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周长4公里,外城周长6公里。陵墓北面地面上有许多宏伟的建筑,如睡厅、厢房、瞭望塔等建筑。陵园占地56.25平方公里。
众所周知,欧洲有一个小国家叫梵蒂冈山。他们的总统参观时,得知秦始皇陵园占地56.25平方公里,感叹‘你们的皇帝真伟大。他的墓地比我们的国家还大!”
根据现代钻探资料,秦陵地宫中不仅有大量珍宝,而且在周围的葬坑和墓葬中也埋藏着丰富的地下文物。先后发现珍禽异兽、马厩、兵马俑、罪犯墓地等墓葬400余座(最新发现的墓葬600座左右),其中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东部最大的墓葬群。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发现了三个兵马俑坑,它们位于陵墓以东1.5公里处,我们按照发现的顺序将它们编为一个好坑、二个坑和三个坑。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号俑坑的发掘现场。一号坑是我们发现的最早也是最大的一个。出土兵马俑数量最多的一个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3米,坑深5.4米。如果按密度算,可以出土6000多件陶瓷兵马俑。这个俑坑是当地农民在3月29日打井时偶然发现的,1974。1976年,我国考古人员对这个坑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发掘和修复,并于1979+00+0正式对外开放。
研究表明,这个坑原来是一个土木结构的半地下坑道,也就是说有10个秦代工匠夯筑的土隔墙,把整个坑分成11个东西向的坑道(坑道)。隧道底部用青砖铺成,兵马俑矗立在这11隧道中。土隔墙两侧有木柱支撑两墙之间的棚木,棚木上铺席子,席子上封2米厚的土,就形成了坑顶。坑周围有五个斜坡门道,我们在其中发现了汽车痕迹和破碎的陶俑。据考证,坑内陶俑和马从门口放入坑内后,堵住了门口,使整个坑形成了统一的整体。然而,公元前206年,楚霸王项羽率军入关,烧毁了咸阳宫、阿房宫、秦陵的地面建筑,并放火焚烧了兵马俑坑,致使坑顶坍塌,兵马俑损毁严重。经过考古专家多年的修复,1500多件兵马俑重新站在了大家的面前,坑中、坑后支离破碎、被打乱的陶片,才是当时出土的真实情况。
我们站在这里,就像一个观景台,来检阅正在艰苦奋战、带兵出征的秦军。在修复过程中,我们发现氢兵马俑都是按照秦代真人真马的真实高度来塑造的。兵马俑的平均高度为65438±0.8米,最高为65438±0.96米..他们中,有统率千军万马的将军,也有浴血奋战杀出战场的战士;而马涛是1.7米高,2米长,而且战车都是实用的木质战车。如此宏大的场面,数量众多的勇士和高大的人物,在古今中外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在这些身穿盔甲、长袍和武器的战士身上,他们的表情和神态。表面形状不同。有的人面带微笑,有的人神情机警,有的人眉清目秀,个性鲜明,有的人神情严肃,世故深沉,显出一副足智多谋的样子。而且嘴角的胡须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有的胡须浓密,有的胡须三滴,有的胡须有牛角那么大。那你知道那时候这些男人为什么要留胡子吗?那是因为秦汉时期,成年男子大多留胡子,只有犯罪的人才剃掉。
秦兵马俑的艺术形象之所以充满感染力,不仅在于其精美的细节,更在于其宏大的场面和整体效果。它塑造了一个庞大的部队阵列,既没有塑造士兵在战场上战斗的场景,也没有塑造在部队中旅行的艰辛。而是选择了三军集结待命,跃跃欲试的时刻,既给人以直观的满足,又给人以充分驰骋的想象空间,仿佛一声令下就要全阵冲杀。因此,秦俑的塑造是整体与个体的结合。美国参议员杰克逊在参观时说:“只有一个狮身人面像,而秦朝有成千上万的兵马俑,雄伟壮观,耐人寻味。”
那么这个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是如何制作的呢?兵马俑是用泥土制成,采用塑模结合的方法,以塑为主,辅以堆、揉、糊、刻、画等多种技法。它们被精心雕刻,在窑中烧制,然后在窑外上色。陶俑和陶马的头、手、头都是用各种模具制作而成,而陶俑和陶马的躯干则是先用泥塑成,再塑成鞋底和腿。从力学角度来说,上轻下重,站得稳。在制作出详细的样品后,它会仔细地雕刻出详细的结构,如服装线条、盔甲碎片、头发丝等。用切肉刀,然后放入火窑烧制。窑内温度为950-1050摄氏度。出窑后涂以各种鲜艳的矿物颜料,颜色以猩红、粉红、粉绿为主。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陶俑和陶马,比以前暗淡和低劣得多,因为它们是在建坑后不久被火烧的,陶俑和陶马的本来颜色已经因为埋在地下2000多年的水土流失而脱落。可惜我们现在只能靠想象来猜测当时的盛况。但是,我们可以很高兴地告诉你,秦兵马俑的色彩保护,经过了中德考古学家的努力,是反复进行的。
兵马俑坑中的战士不仅身材高大,栩栩如生,而且他们的对立面也是井然有序,排列得当。
兵马俑一号坑为长方形军阵,由战车和自行车组成,由前锋、守军、侧翼和主力组成。在古代,战斗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协调。立体作战,但主要是地面作战,为了保持强大的杀伤力,保存自己,消灭对方,所以主要是以有利于己方作战的成对布置。
在一号坑的正前方,有三排带弩的武士俑,共有204件。先是都放箭压制敌人火力,后是三八纵队主力。在战车的推动和掩护下,他们穿着盔甲肉搏。在洞的两侧和后方,有一排排面向南、北、西的战士身影,手持武器,严阵以待,防止敌人两面夹击,从后方进攻,保证主力安全行动。
这个威武的秦军,说明秦始皇凭借千军万马建立了统一的霸权,平衡六国,北击匈奴。他死后仍然希望有一支强大的地下军队来保护他不朽的灵魂。因为秦人有“死如生”的观念,逝者生前所享,死后仍会供奉在墓中。秦兵马俑是象征着保卫秦始皇灵魂的驻军。
秦俑的发掘不仅为我们研究秦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技术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实物研究资料,而且在制陶、冶炼、雕塑、艺术等方面也不愧为世界奇迹。
二号兵马俑坑发现于4月23日,1976。位于一号兵马俑坑东端北侧,两坑相距20米,面积只有一坑的一半,约6000平方米。预计可出土陶器兵马俑1300余件。80辆木制战车。1994年3月1,10年10月14,以“边挖边展”的形式向公众开放。目前你在二号坑看到的是考古发掘现场和遗址顶部的木牌,以及一些陶俑和马的出土状况。
经初步试掘,现已探明二号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最长点124米,南北最宽点98米。坑的东、西、北三面都有倾斜的门道。如果说一号坑是以步兵和战车为主的长方形军阵,那么在二号坑,你不仅会看到众多的战车和小规模的步兵,还会看到轻装上阵、快速作战的骑兵。
二号坑的军阵排列组合也比一号坑复杂,由四个方阵组成。
第一方阵是弓箭手阵,是弓箭手居住的营地。它位于兵马俑坑北部的东端。由65,438+074名身穿轻衫的垂直弓箭手和65,438+060名身穿铠甲的跪弩兵组成。战斗中,竖射俑在军阵的最前方,跪射弩兵在军阵的中心。这种安排与弓弩手的作战特点有关。有弓和弩两种射击方法。为了避免误伤己方人员,要求之前没有常备军。另外,弓弩速度慢,敌人只有三发之遥。为了弥补不足,就要轮流射击,让敌人不能有机会,不能靠近,也。
第二个方阵是战车方阵,位于兵马俑坑的南半部。它有* * *八辆战车,每辆都是八倍。这是一列四马战车。这个阵的特点是车后没有步兵跟随,这是一个新发现。它们是成对的,体现了两辆车组成的战车的对立。这些都是研究古代战车的全新资料。
第三方阵是混编军阵,位于坑中央。是由战车、步兵、骑兵三个方阵组成的长方形军阵。
第四方阵为机动骑兵阵,位于坑北半部,骑兵108骑,是我国发现最早的骑兵俑群。古代兵法中有一个作战原则是“易则车多,险则骑多,弩多”,也就是说,在地势开阔容易进攻的地方使用大规模的战车和步兵,在地势险要、战车难以推进的地区使用大规模的骑兵;当敌人的压制形式有危险时,就用弓箭手来阻挡。这样各军兵种既有各自的作战优势,又相互配合,达到理想的作战效果。例如,在公元前260年,在秦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中,秦军在车辆、步伐和骑行方面密切配合。带着五千骑兵,把赵砍成两截,粮草断绝。灭赵军四十余万,大获全胜,成为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战例之一。
以上四个方阵形成了“大阵包括小阵,大营覆盖小营,阵中有阵,营中有营”的作战特点。诸兵种既可单独作战,又可相互配合,遥相呼应,充分体现了秦代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战术特点。
在这里,我们虽然暂时无法领略秦兵马俑雄壮的战斗风格,但可以欣赏到它北面灯箱中的二号坑出土的新式兵种,以及最高统帅——秦将军。
3号兵马俑是整个兵马俑坑中最小的一个,占地520平方米。出土的兵马俑只有4个,武士俑有68个。
从队形排列来看,与一号坑和二号坑不同,在一号坑和二号坑中,我们看到的兵马俑都是整装待发,面向东方,目标一致,以强烈的战斗对立性展现在眼前,而三号坑的武士像是面对面排列,给人的感觉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与护卫相对排列。
三号坑分为三部分,由南面的南翼、北面的北翼和中间的车房组成。在南翼的中间。有一组排列得非常密集、呈环形的陶俑。学者初步认为这是三号坑的核心——墓室所在地,象征着当时指挥官们讨论和规划的地方。
在北翼,除了面对面的卫兵和武士,中间还发现了大量的动物骨头和一只折断的鹿角。尽管有猜测,但它被认为是当时举行祭祀和祈祷的地方。
古代两军交战前,双方军队首先在各自的军部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杀猪宰羊祭天,祈求上帝保佑他们在战斗中取得辉煌的胜利,而这种活动又经常在军部举行,所以在三号坑发现的守卫就相对而立, 而祭祀祈祷的地方充分说明了三号坑的性质,它是一个指挥部,在古代被称为“军幕”所在地。
三号坑展示了秦军指挥机关的真实面目。这种“决战千里”的强大军阵,战略布局的领导机关,真是心思缜密,布局严谨。学识渊博的美国人基辛格博士在看过秦兵马俑后说:“中国秦朝的军事水平比古罗马先进300年。”
这三个兵马俑基本上是以“针”的形状排列的。它们既可以相互独立,又可以紧密联系,恰好构成了一个强大的军事集团,忠诚地屹立在秦始皇陵的东侧,象征着守备军保卫陵园。
它的发现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1978年9月,法国现任总统希拉克参观了这座博物馆,感慨地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如果你不去看金字塔,你就不可能真的去过埃及。不看秦俑,就真的没来过中国!”这充分表达了外国元首对中国古老文明的由衷钦佩。这不仅是一个奇迹,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秦岭彩绘青铜车马
你可以看到这个专门的展厅,里面陈列着1980年2月,在秦始皇陵围场以西20米处出土的两辆大型彩绘青铜车马。
这两辆大巴车原本放在一个离地面7.8米深的大木箱里,考古上称之为“木棺”。由于年代久远,木棺腐朽,土层下陷,两车出土时都被压成了碎片。前车断成1325块,后车断成1685块。经过考古学家八年的精心修复,这两辆车终于恢复了原貌。
研究表明,青铜车马也是秦始皇的随葬品,是秦朝皇家车队的具体再现。它们分为两部分:前部和后部。它们是按照秦代真车、真马、真人的一半比例用青铜铸造而成,并饰以大量金银。车马造型宏伟,装饰豪华。
前面那辆车叫“高车”,重1061 kg,平时2057米,身高1.68米。司机的左边有一把弩和许多箭簇,后备箱里还有一面盾牌,充分说明这是一辆押运人员运输车。秦朝的时候,司机的左边大概有一个武士,拿着这些长弓和利箭作为护卫。
后面那辆车,叫“安车”,是给车主享受的,总重量1241 kg,一般是3.17米,高度1.06米。车分为前室和后室。前室有坐御官图供驾御,后室是主人的专车,宽敞舒适,装饰豪华。
这两款车的外形完全是实车的外形,车身结构也和我们现在的车马不一样。如果你熟悉农村,你会发现马车的轴是双轴的,而秦朝是典型的单轴四马一车,这就构成了古代车制和现在车制的区别。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每辆车四匹马的分工也很明确。中间的两匹马叫“福马”,也叫“马援”,主要起驱动轴承重的作用。旁边的两匹马叫司马,是用来拉车的。为了让四匹马并驾齐驱,保持一定的距离,在两匹马的外侧有一个“威胁驱”。
顾名思义,威胁开车就是威胁要开走。当母亲在行进的过程中,如果她靠在马身上,威胁要驱赶就会蛰它,让它们不敢靠近。如果马离外侧太远,中间的两根绳子会及时把它们拉回来,这样四匹马之间的距离就不远或近且相对固定,可以保持拉步一致。
四匹马的造型也各不相同,生动准确。中间的两匹马昂着脖子,目视前方,给人一种整装待发的感觉。旁边两匹马的头部微微偏移,嘴角微微上扬,给人一种阴柔热切的情态。
据古书《项》,对骏马的要求应该是“头大、眼亮、背平、胸粗、腿长”。这八匹青铜马完全符合这些好马的要求。其耳如竹,目如吊铃,头圆,棘平,腿中筋脉隐约可见,达到了“动于无声,出于无形”的强烈艺术效果。
青铜车马的造型艺术不仅为人称道,制作工艺也令人眼前一亮。
比如铜马头上的马头,是由24段金管和银管用卡扣连接工艺制作而成。在马头交叉的地方,有一个大头针固定着。如果把销钉拆下来,马头就可以拆下来或者装上来,非常容易拆装,就像现在的坦克手环一样。
每匹马下面都有一个花环,现在也在马头下面。大部分是红色,起到装饰和美观的作用。这个花圈看起来像麻线,其实不是。由青铜经低温拉丝制成。每根线的直径只有0.1 mm,做工非常精细。它是索玛制造的。说明黄金的熔点比较高,两种不同温度和熔点的金属在2200多年前是如何铸造出来的,他们的技术如何?这还是一个谜,需要以后讨论和研究。这充分说明秦代人在200多年前就已经掌握了这些复杂而高难度的技术,并在青铜车马的生产和组装中灵活运用,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在整个世界上是先进的、走在前列的。女士们,先生们,我们今天对秦兵马俑的参观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次再来。。谢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