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呼吁恢复繁体字?有必要吗?
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友谊方面,简化字赢了。实在没必要再诉诸繁体字了。
一、从汉字的发展规律来看,本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到小篆、李殊,再到楷书(又称真迹、隶书)、行书、草书,我们都遵循这个规律。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相比,繁体字大大简化了。为什么没人说回到了甲骨文和隶书的时代?
第二,最迟在南北朝时期,已经产生了一些沿用至今的简化字。如北魏著名书法帖《龙门二十品》中就出现过“万、吴、法”等字样。现存的元刻本《水浒传》中也有“刘”二字的写法。由此可见,简化行为由来已久。
第三,简化字的使用不是建国后才开始的。太平天国初期,简化字被广泛用于颁布法律文书。清末(1909)也公开鼓励使用简化字,并发表了《普及教育应使用普及汉字》的倡导文章。
1919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掀起了汉字简化的浪潮。需要注意的是,建国后推广的简化字,大多是已经在民间广泛使用的文字,而不是被发明出来的。这也是1956的汉字简化实现能被普遍接受的最重要原因。
第四,从汉字的功能来说,本质是记录和交流的工具。当然主要是实用。笔画多、结构复杂、书写费力的繁体字,确实不方便。即使它失去了部分表意功能。
应该指出的是,如果没有简化汉字,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大规模扫盲运动就不会如此成功。短短几年,几千万人学会了汉字,到今天,基本上是文盲。说简化字普及了基础教育并不为过。繁体字只会增加这方面的难度。
5.繁体字不会因为简体字的推广而灭亡,简体字也不会停止简化。楷书、行书、草书出现并普及后,比它们更复杂的篆书、隶书并没有消失。2000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和写作,总有人有这样的爱好或者写作传承的使命感。
同样,总会有人爱繁体字。虽然他们退出了历史和使用的舞台,但总有一个小圈子是属于他们的。除此之外,在中国的海外华人、台湾省、香港和澳门也有广泛使用繁体字的人群。一套主流,一套小众,没有必要把两者对立起来,它们互不相容。
简化字继续简化也是必然的。简化字虽然简化了很多,但是还是有很多难字,生僻字,怪字。如“毕”“毕”等。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必然会越来越密切。汉字是中国通向世界的第一扇窗户。在简化字与世界交流仍然受到很大阻碍的同时,恢复繁体字是否是为了进一步阻碍中国的国际化?
仅从中国入世的角度来看,汉字只能进一步简化。另外,在简化字普及的今天,有了手机,大家都把字忘了,握笔都成问题。繁简之争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