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琥珀揭示了甲虫高度专业化的捕食行为。是什么样的?

缅甸琥珀是一种甲虫的“吐舌头”捕食行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蔡晨阳及其团队通过对缅甸琥珀中发现的大量隐翅虫化石进行系统研究,发现了两种隐翅虫。这项研究于2月18日在线发表在《当代生物学》上。近年来,蔡和南京古生物研究所黄研究员对缅甸琥珀昆虫化石进行了系统的收集和研究。通过与美国孟菲斯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的同事合作,蔡和黄在100多个隐翅虫化石中发现了两个带有特殊狩猎器官的琥珀标本。

团队通过形态学描述和古今功能、形态的对比研究,证明隐翅虫在进化初期就已经进化出了一种特殊的捕食器官。缅甸琥珀中的新发现,对于理解高度特化的狩猎器官的早期进化以及生命中所有的系统发育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小组从缅甸琥珀中发现了两个保存完好的隐翅虫化石,可以追溯到大约65438亿年前。一个标本包含同一物种的三个个体,都是新近建立的骨瘦如柴的食肉动物,只有一个个体的摄食器官从头部露出。下唇末端的肉垫呈椭圆形,与大多数现代隐翅虫种类相似。另一个标本被确认为剑水蚤属的未知物种,由于昆虫的保存,其摄食器官与其头部略有分离。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蔡晨阳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缅甸琥珀中发现的大量隐翅虫化石进行系统研究,最近发现了两种隐翅虫。它们保存高度特化的捕食器官极为罕见,揭示了圆豹蛛捕食行为的早期演化过程,对了解现代圆豹蛛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和捕食行为起源具有重要意义。这项研究于2月18日在线发表在《当代生物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