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R系列步枪
首先枪械本身的性能和特点,比如M16,M4A1就不用说了。AR武器的优点包括轻便、结构简单可靠、后坐力小、改进潜力大等。,而普通的轻武器爱好者也能数一数二的宝贝。AR武器能在美国等许多国家长期装备,与其性能优异有必然联系,也与二战后步兵武器的一系列革命有关。
二战后提出了“齐射”理论,影响了二战后第一代步枪的发展,结果就是M14的装备。但事实证明,7.62x51NATO口径的M14在全自动射击时无法控制,所以一件原本设计为全自动的武器在发给士兵后被人为限制为半自动。然而,大量轻武器的战后设计者一直向往自动武器,ar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另一场革命是单兵步枪的小口径。其实小口径的优势和问题就不用说了。但AR-15的前辈都是基于更大口径开发的,比如AR-10,最初是按照7.62x51NATO口径设计的,但事实证明,Stoner的AR设计更适合更小口径的弹药,比如. 22口径,原因很简单,AR紧凑轻巧的设计无法承受大口径子弹的后坐力。最初的实验型号使用的是. 222口径,后来改进为. 223,也就是5.56x45北约。
所以当时AR-15有两个最大的特点,小口径和自动射击。
但是,武器的性能并不能完全决定武器的命运。AR-15向军队推广时遇到了种种困难。最大的困难来自装备M14的军队。军队不想采用新武器。从绝望的阿马雷特手中接过AR-15的柯尔特,用尽各种政治和经济手段向军方推销AR-15。柯尔特先绕过顽固的陆军,从空军开始大力宣传。空军的测试结果支持AR-15,但陆军的测试支持M14。柯尔特在陆军试验的基础上对M14进行了攻关,最终导致军方同意XM16小批量装备。这说明,一件需要大型装备的制式武器,其装备和使用不仅关系到武器的性能,还涉及到很多政治因素,甚至权力博弈。
而驻越美军苦于笨重复杂的M14,不适合热带条件。更轻便更可靠能自动拍摄的XM16到来后,反响非常强烈。
但实际上,XM16是在不成熟的状态下仓促投入真实战场进行测试的,所以反映出了很多致命的问题。但也说明了AR武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即这一系列武器都是经过实际使用和对实际问题的反思而不断改进的。因为XM16是在越战战场上用真刀真枪测试的,而不是在靶场或试验场,所以暴露出来的问题非常实用和尖锐,做出的改进也非常彻底。对于高度商业化和社会化的西方军事工业来说,这种改进往往可以非常直接和迅速地实施。所以XM16很快被改进,正式定型为M16,而M16在战场上暴露问题后,立即被改进为M16A1。
因为部队的实际需要,诞生了XM177、M16A1卡宾枪等一系列衍生型号。
另一方面,由于美军这50年来也没有闲着,可以说是随时都在打仗,那么M16和M4作为美军的标准装备,也在随时接受实战的检验,这样通过一个高度发达和商业化的军事工业体系,就非常容易发现现有武器存在的问题,并随时进行改进。比如传统的气导自动原理在沙漠等作战环境下容易难以维护,于是厂家推出了各种新型气导活塞产品,比如HK416,来满足新的需求。比如5.56x45NATO的威力不断被质疑,然后6.8等新口径不断问世,或者7.62x51NATO口径的各种狙击步枪、战斗步枪不断推出,等等。这种实战检验是AR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催化剂。这也是很多国家自主研发的标准装备中最大的问题。
此外,由于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有平民自由持枪的传统,轻武器制造商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一种武器的“军转民”,开发一系列民用武器。由于制式武器本身具有制造成本低、性能可靠的特点,AR自然成为民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产品。相比军品,民品的适应性更强,可以随时改进。所以最近一二十年,AR的很多重大改进都是先适应民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