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湿地是如何形成的?

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龙凤区东南部,是一处位于市区的湿地,距市中心仅8公里。地理坐标是125 07' E?—北纬125 15 ',46° 28 '—46° 33 ',总面积5050公顷。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明显,温差大。年平均气温4.5℃,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最低气温-39.2℃..每年4月中下旬解冻发泡,165438+10月上旬封冻,无霜期149天,封冻期176天。年均降水量435毫米,保护区地势低洼平坦,气泡沼泽相间,自然坡度不足千分之一。土壤由草甸土和沼泽土组成,其中沼泽土是主要的土壤类型,其分布面积约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80%。据调查,该地区共有鸟类76种,隶属于7目16科。

由于自然保护区以芦苇沼泽栖息地为主,鸟类种类多为游禽和涉禽。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15种。代表鸟类有丹顶鹤、白鹤、白枕鹤、白鹳、天鹅、小天鹅、灰鹤、划鸭、蓝头潜鸭、雁鸭、黑翅鹬、红嘴鸥、银鸥等。自然保护区共有鱼类45种,隶属于5目10科。主要是鲤鱼、鲫鱼、鲶鱼、草鱼、泥鳅等。共有维管植物57科254种。可分为草甸、沼泽和水生植被三种植被类型,有药用植物、纤维植物、饲用植物等植物类群。主要有芦苇、香蒲、三棱、蒲公英、香樟、羊草、星星草、野生古草等。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市区,在调节区域气候、减少洪涝灾害、调节雨水径流、降解污染物、美化城市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龙凤湿地如何解决世界难题

被称为城市之肾的龙凤湿地给大庆市带来了湿润的空气,阻挡了肆虐的沙尘暴。

龙凤湿地作为我省唯一的城市湿地,是大自然送给大庆人民的礼物。

●龙凤湿地综合开发项目的启动,将打破这里的沉寂。

●人类旅游会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吗?如果开发后鸟不来,水不清,草不绿,大庆第一景能美吗?大庆人能解决保护生态环境和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矛盾吗?

大自然的礼物。

在水天之间飞翔的鹤,在水面上徘徊的鸳鸯,迈着绅士步伐行走的苍鹭...芦苇,水鸟,冰雪初融的水面,四月的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看起来就像一幅山水画。

这是我省唯一的城市湿地,也是我市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的自然保护区。专家称之为空气加湿器和城市之肾。

有维管束植物314种,隶属于64科,野生动物207种。有丹顶鹤、东方白鹳、大鸨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灰鹤、天鹅、鸳鸯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种,大白鹭、蓝头潜鸭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19种。

作为城市中的湿地,对我市的生态环境影响很大。自然保护区内含有大量吸水性好的泥炭土、植物和厚厚的不透水层,可以在短时间内蓄洪水,然后在长时间内将水排出。龙凤湿地在1998的洪水和1999的干旱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其成为我市东城区规模较大的空气加湿器,对调节大气湿度、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这里大面积的芦苇可以阻挡远方吹来的风沙,减少地面水分的蒸发。

保护还是发展

为了维护湿地的完整性,2002年7月,市政府与安达市签订协议,将保护区内原属于安达的1500公顷湿地通过有偿方式移交给大庆市使用50年。

去年,龙凤区成立了湿地自然保护专项工程推进组和湿地自然保护区管委会。龙凤区在大力治理污水问题的同时,还投入大量资金在保护区植树种草,组织力量在枯水期向泡内注水。

环境好了,更多的野生动物来这里繁殖。2003年,超过65438万只红嘴鸥返回这里。

2003年3月13日,省政府正式批准龙凤湿地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这是我市第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市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当时省环保局相关领导在参观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后,对保护区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市委、市政府也提出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自然保护区的旅游项目。

人文建筑会破坏生态环境的自然性和完整性吗?人类旅游会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吗?如果开发利用不当,鸟儿不再来,水不再清,草不再绿。大庆第一风景能美吗?

上帝给了我们这块“宝地”,但同时也把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保护生态环境与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矛盾摆在了大庆人面前。

市委市政府在思考,保护区管委会在思考,专家们在思考。

龙凤区会同环保、水务、规划、开发区等相关部门,经过20多次调研论证,确定了8年的发展规划。目前具体实施方案还在制定中。

根据规划,从2004年到2007年,龙凤湿地的开发项目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包括保护设施和管理设施,保护区内将建成一座集观光、保护和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办公楼。办公楼配有科研中心、任务中心、建管站和?了望塔和野生动物繁殖和救援中心。

此外,还确定在保护区外围建设三组标志性雕塑。一组建在瓦利屯和乙烯环岛,用纸鹤做模型。另外两组围绕自然保护区而建,形状为鸟巢和扭曲的桶,表现了人类对和平和动物保护的渴望。这三组标志性雕塑将于今年5月1日正式开工。

专家意见

采访中,在龙凤区铁东村生活了20多年的周师傅严肃地问记者:如果来湿地的人多了,那些大鸟还会再来吗?

4月16日,记者就如何保护和发展龙凤湿地,与来自八一农垦大学植物学院的几位动物、植物、环境生态学专家进行了座谈。

一位植物学教授告诉记者,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举行的湿地和水禽保护国际会议上,有人倡导湿地保护和明智利用的原则,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范围内,对湿地进行可持续利用。从目前提供的资料来看,对龙凤湿地动植物资源的调查已经做了定性,缺少的是定量调查。

“湿地的价值仅次于热带雨林,是城市之肾。保护好这一自然景观,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造福了子孙后代。”植物学院副教授、野生动物专家、《兴凯湖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与研究》一书主编李文发感慨地说。这位大半辈子致力于野生动物资源研究的老教授告诉记者,处理两者矛盾的关键是把保护工作和开发工作结合起来,最重要的是保护水质和处理污染源。只有这样,才能维护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维护湿地的生态功能。为了改善旅游项目,使动物物种和生活环境不会被破坏,可以在保护区周围建造一些标志性建筑。天文台、观鸟站等。,但不要建大型建筑。这不仅美化了城市,也起到了宣传教育的作用。建成后,做好前期调查和规划工作对保护区管理中心的科学管理至关重要。建设要重在保护,这将造福几代人。要做好这一点,必须下大力气,投入大。

另一位植物学教授提出,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核心区和缓冲区。在湿地周围合适的位置修建了水田作为缓冲带,有效保护了核心区。

hyc.com:81/servlet/Node?Node=7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