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史概论
真正意义上的南明,从1644年6月朱幼松在南京登基,到1645年5月23日黄德公在芜湖击败朱幼松,被清军俘虏,存在不到一年。南明,定都南京,是南方明朝残余势力公认的共主,所以被称为南明是当之无愧的。
然而,在洪光被俘后,南方的明朝残余分裂成两部分。以郑之龙为代表的郑氏家族控制了东部沿海地区,郑氏家族参与扶植明宗室做皇帝;在内陆地区,明朝宗室也在当地明朝残余势力的支持下称帝。后来这个分支和大顺、大西的农民军残余结成联盟。以农民军的名义改编为明军,双方共同对抗南下的清军。
这两股势力互不承认,甚至互相敌视,除了这两大势力之外还出现过小股自立势力,所以就出现了狱国并存,皇帝与狱国并存的奇怪现象。这些势力互相攻击,但也迫于形势,配合对抗南下的清军。
这里简单列举一下南明曾经存在过的政权,让大家了解一下他们的历史。
洪光皇帝朱友松被清军俘虏的消息传开后,明朝宗室宣布自己为监国。那些太短的没有列出来,只列出了几个主要的。
在郑之龙的支持下,唐王朱在福建宣布监国后称帝,即龙吴政权。但第二年(公元1646年),朱因为不甘心做郑之龙的傀儡,被郑之龙抛弃。不久他落入清军手中,被杀。龙吴政权比弘光政权多存在了两个月左右。
比朱晚了40多天,鲁王朱义海在绍兴宣布国政监,后来又拒不承认龙吴政权。因为实力弱,很快被南方清军赶出了大海,但直到1653才取消了国名。最后,他为了生存而依附郑成功,于1662年死于金门。
朱友郎,桂王人,在朱死后立为国监,同年(公元1646年)称帝。与此同时,许多被称为“监国”的明朝宗室甚至自称皇帝,但很快就被清军消灭,使李咏皇帝成为明朝宗室的唯一代表。
1650年,为了避免内讧,郑成功等人接受了李咏的封号。此时明朝残余势力和农民军势力统一在一面旗帜下。
但是,这种统一的局面只是表象。郑家根不听李咏小朝廷的调遣,李咏皇帝本人也没有任何军队。这个小朝廷先是依靠李来亨等大顺军,后又依靠孙可望、李定国等大西军生存。
朱幼郎于1659年逃往缅甸,朱幼郎于161年被吴三桂交给吴三桂,朱幼郎于1662年4月在昆明被杀。朱由朗被杀后,明朝宗室不复存在,残余反清势力一直使用李咏号。到1683年8月,郑氏家族向施琅率领的清军投降时,仍使用台湾省的号。
本来,按照我们中国传统的历史划分方法,1645年洪光被俘后,南方的明朝残余应该称为东西明。但由于崇祯以后清朝不承认这些政权的合法性,这些政权的称谓在当时成为禁忌,清初的“明史案”就是因为私编明史而引发这些政权称谓的出现。所以在清代,根本没有“南明”这回事,更谈不上“明事”。
这样一段清朝刻意造成的历史空白,自然会在近代史修订中得到填补。在私人书籍中,这段历史习惯上被称为南明。但按照中国传统的朝代划分规则,将这段历史称为南明显然是不合适的。
但由于没有正式名称,我们只能用南明的通称来指代这段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