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敦煌莫高窟的衣箱看隋代织锦箱的设计方法
1.敦煌莫高窟隋代的服饰图案反映了隋代获取织锦图案的方法。敦煌莫高窟隋代服饰图案题材丰富多样,花卉、动物、几何图案大量出现,其中花卉植物图案所占比例最大。北朝出现的荷花和金银花,到了隋代依然是最主要的题材,以单个或组合的形式点缀着隋代的窑洞。另一种最常见的花卉图案是圆点图案,由白色圆点组成。小花并不对应一朵真正的花,而是一个概念上的意象。动物图案既有虎、狮、马等现实动物图案,也有凤凰、飞马等想象动物图案。这些动物形象比较笼统,不强调细节,而是以动态取胜。几何图案包括菱形、方形、波浪形等多种形式。这些几何图案均见于同时期的织锦图案中,突破了北朝几何图案简单硬朗的建筑图案特征,创造出形态连续、组合紧密、色彩转换连续、经纬纹理表现细腻华丽的织锦效果。隋代莫高窟的服饰图案中也有大量的异域串珠图案,是隋代从西亚传入的织锦图案。珠子连成一个圆形的骨架,圈里填充各种图案。莫高窟第427窟北壁立佛裙采用串珠纹和线状几何纹的分层组合。纵向图案分为几个宽带,每隔一段距离有窄彩条。宽带上分别装饰有菱形图案、方形图案和串珠状图案。菱形图案是块状纹理,方形图案在色块上画出垂直交叉的细线。串珠图案用圆形的Kobanawa金银花叶装饰。整个图案比较密集,很有质感,是典型的多种图案的组合。
从隋代莫高窟服饰图案的主题可以看出,隋代的织锦图案与织锦的使用和工艺紧密结合。隋代织锦的主要用途是服装和床上用品,这就要求织锦的图案要柔和典雅,所以花卉就成为最受欢迎的织锦图案题材。与动物和人物相比,花卉有更大的变形和组织自由。由于枝叶可以随意弯曲,花卉图案可以组织成任意形状的合适图案,作为大型综合图案的主要图案出现,与其他精细图案穿插间隔,以满足传统织锦图案中对层次和节奏的追求。织锦工艺中经纬的垂直交织很容易表现出几何图案的规律性,而几何图案的无穷形式和丰富色彩又能增强织锦的华丽感,所以几何图案成为隋代织锦图案的重要题材,隋代织锦图案也因此充满了几何美。
二、敦煌莫高窟隋代服饰纹样反映隋代织锦纹样的变形方法。敦煌莫高窟隋代服饰图案的主要变形方法是简化和平面化。花卉和动物图案在写实形象的基础上大大简化,只保留最基本的结构,内部扁平化。因为图案的图像一般比较小,很少添加内部的纹饰。莫高窟隋代的服饰图案继承了北朝理想化的变形方法,荷花和金银花往往以线和面结合的方式组织在同一株植物上,形成美丽活泼的荷花金银花图案。到了唐代,荷花金银花图案被分成两种写实花卉图案,荷花和金银花以更写实的形象单独出现,不再具有强烈的宗教意味。莫高窟隋代服饰图案中的几何图案大多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独立的几何图案,一种是组合图案的骨架。独立的几何图案一般以菱形、正方形、椭圆形、折线等连续形式出现;不同的几何图案成排交替排列,形成丰富的几何图案形式。总的来说,隋代的几何图案比较简洁,不像宋代那么复杂。作为骨架的几何形状,将一定的装饰区域划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都装饰有花卉、动物图案和几何骨架,使隋代的织锦图案呈现出鲜明的韵律特征。
从敦煌莫高窟的服饰纹样变形技法可以看出,隋代的织锦纹样是以实用为原则进行变形的。传统的织锦工艺不适合表现过于细致、随意的形象,所以隋代织锦纹样的变形是以简化、平面化为基础,将花卉、动物、人物细化为简单的点、线、面,用平画、勾线法表现。受当代近体画的影响,隋织锦纹样中的意象普遍较小,即使有大意象,也往往是许多小意象的组合,与唐锦纹样的大意象、大动态不同。几何图案的组织比较自由,因为图案中较细的线条可以通过织造时的经纬线纹理来实现,稍大的面积可以通过平织工艺来实现,所以隋代织锦图案中的几何图案密度丰富,可以自由穿插。
第三,敦煌莫高窟隋代服饰纹样反映了隋代织锦纹样的组织形式。敦煌莫高窟隋代服装纹样的组织形式丰富,常用的四向连续、双向连续、顺纹等形式在隋代服装纹样中都有出现,有时单独使用,有时组合使用。
四向连续莫高窟隋代服饰图案的主要图案是四向连续。隋代服装的四边形连续花纹一般都有几何骨架,骨架中填充生动灵活的花纹,其中最典型的四边形连续花纹是菱形花纹。菱形图案与直线相交形成一个单元,并随着直线的延伸不断向各个方向延伸。这些直线一般有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室内用直线和串珠线或单线装饰,避免单调,交叉处多以小圆花装饰。菱形单元中的装饰图案或相同或两种图案交替排列,都适合组织灵活的菱形骨架,形成适合方形连续中图案的图案形式。有的菱形格子很小,格子里没有装饰图案,而是间隔均匀地涂上石青、绿松石、土红、白、金五种颜色,形成一个连续的彩色菱形格子方块。第420窟佛像的服饰上,飞马驯虎图案由连珠向四个方向连成连续的形式,由大珠平行连接向四个方向散开。
莫高窟隋代服装纹样中的双面连续边饰纹样采用双面连续的形式,双面连续的几何纹样最为常见。这些几何图案以菱形为主,以直线交叉的形式向两端蔓延。在色彩上多做间隔处理,避免单调,增强节奏感。波形的连续性也是典型的形式,单位由相对波组成;以波浪形向两端延伸。由环形珠的线性排列形成的散射双连续性也经常出现。这种双连续因其面积大而成为一组图案中的主要图案。隋代边饰图案采用双向连续的形式,秩序感强。到了唐代,重复单元图案的方法仍被广泛使用,但出现了大量的自由边饰图案,不注重单元重复,而是随着一朵花的自由生长而拉伸成动态图案。
适格模式适格模式是正方形连续体中单元模式的主要组织形式。莫高窟隋代服饰图案中的适形图案包括圆形适形图案、菱形适形图案、方形适形图案、椭圆形适形图案等多种形式,其中以圆环珠形图案最为典型。环形串珠图案外环中的串珠图案呈分散双向连续的形式,内环为圆形以适应图案。通过形状和动态调整,不同的图像聚集在圆圈中,具有完美的意义。
从莫高窟隋代服饰图案的组织形式可以看出,隋代织锦图案采用几何骨架,先将图案组织成单个的设计单元,再将多个单元排列成完整的图案形式。隋代织锦纹样采用了所有典型的染织纹样的组织形式,将四边连续、双面连续、适宜纹样等组织在一起,形成题材多样、形式多样的大型综合纹样。合成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时不同的图案形式交替排列;有时它由一种模式形式和另一种模式形式组成。各种图案形式用和谐的色彩和相同的表现手法统一起来,丰富而不杂乱。
第四,敦煌莫高窟隋代的服饰图案体现了隋代织锦图案的配色方法。敦煌莫高窟隋代服饰图案多以青绿为主,在青绿主色调中点缀卡其色、赭色等暖色,活跃色彩气氛。蓝色和绿色是莫高窟隋代服饰图案中使用最广泛的颜色。隋代初期,部分石窟继承了北朝的暖色,服饰图案中出现了大量的土红、拂晓红,但大多也用石青、石绿进行调和搭配,构成了对比和谐的效果。莫高窟第427窟菩萨装图案丰富艳丽,石窟中柱以东一件彩塑菩萨装上的小菱形图案十分精美。这种图案以土红为底色,以石青绘成的宽菱形图案,内部是白色的环状菱形图案,环内是石青绘成的多瓣小花,土红和石青的对比色随着面积的不同而达到响亮活泼的和谐效果。
从莫高窟隋代服饰图案的色彩可以看出,隋代织锦图案的色彩搭配深受儒家美学思想的影响,追求中和和谐之美。一个图案无论有多少种颜色,整体效果都是和谐的。从莫高窟隋代服饰图案反映出隋织锦图案的配色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相近的颜色形成统一的色调,用小面积的对比色点缀,在协调的色调中追求小的对比变化;另一种是将对比色强的色彩组织在一起,通过面积对比和小色块的相互渗透融合,达到协调的效果。这两种方法都离不开彩色衬布,可以说是隋代创造织物图案丰富华丽效果的主要方法。
从敦煌莫高窟隋代的服饰纹样特点可以看出,隋代的织锦纹样不仅继承了北朝的荷花、金银花等题材,将中国的传统装饰纹样提升到了花草时代,还吸收了西亚博萨桑王朝的狮子、飞马等珠饰纹样和织锦纹样。隋代设计师将花卉、植物、动物组织在几何骨架中,灵活运用统一与变化、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等形式法则,形成了形象生动、组织精细的隋代精美织锦图案。受六朝审美的影响,隋代的织锦图案追求典雅气质之美和洒脱的设计风格,以优美的意象、小块、细线条、频繁穿插的色彩来表达华丽与典雅并存的美感,使隋代的织锦图案不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充满了精神之美,成为整个隋代装饰艺术的典型特征。
参考资料:
敦煌艺术研究院。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常莎娜。中国敦煌的服饰图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作者:北京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