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随笔:听美国中学历史老师讲如何上历史。

历史是民族的集体记忆,许多国家都重视历史教育。但各国文化传统不同,教育制度不同,对历史和历史教育的理解也不同。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很好奇其他国家是怎么教历史的,自然不会错过了解国外中学历史教育的机会。

知道大家都有这个想法,北京基础教研中心策划了中外历史教师教学设计交流。会场是西城教研中心,双方历史老师就上课的内容、方法、设计等进行了交流。中方选择了两位历史老师,美方邀请了芝加哥大学附属中学的历史老师介绍他们的历史课堂教学。语文老师先讲课,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思路和课后反思。内容说的到现在已经很久了,一般都记不清了。记清楚,就是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系统连贯,课程目标、知识、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滴水不漏。看这个设计,不得不佩服授课老师的匠心。轮到美国老师了。演讲者是一位女士。她不谈教学设计,只是笑着问大家有什么问题。大家聊起对美国中学历史教学的各种好奇,女老师把大家的问题一一列在黑板上。列出来之后,他们一一解答,课堂上回答完问题后,他们一一解答。看到大家都不解渴,女老师就说起了自己的儿子。她的儿子曾经和中国的同学讨论过中美历史课的区别。结果她儿子的回答很简单。在美国历史课上,孩子可以批评政府,那位非常了解中国国情的女老师毅然决然地叫孩子闭嘴。孩子的话不清楚,不知道这是不是中美历史教育的区别?

抛开政治讨论带来的尴尬,仅就两岸历史课程的介绍做简单分析,两岸对课程的理解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中国的历史教育侧重于外部目标的实现。这个目标不是孩子们自己的目标,而是我们的教育者和各级教育部门制定的一个教育目标。教师的教学活动就是要在课堂上落实这一目标。在课堂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惊人的一致。虽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经成为教师的学问,教学设计中的激发思考和讨论随处可见,但这种激发总有一个外在的目标像一个有线的木偶一样制约着课堂。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差异,但整体差异不大。为什么,因为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但是我们真的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的。因为目标的一致性,我们的行为可以不一样,但基本是一样的。在美国老师介绍的课程中,我们看不到任何外在的目标,大多是孩子的问题。围绕一个中心话题的各种问题,奇怪的问题,荒谬的问题,不管是什么问题,都是孩子思考的结果。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孩子学习的进步,这些孩子可能根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大家上课争论。教学的重点是什么?教学的目标在哪里?儿童问题始于儿童问题,止于儿童问题的解决。这是杜威的教育就是成长吗?然而,中美历史教育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关注课程中的历史,他们似乎更关注孩子心中的历史。我们在课堂上关注的历史问题来自于老师的思考,他们课堂上的历史问题来自于孩子的疑惑。

我们现在提倡创新。创新的前提是什么?这是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创新。课堂上对知识的追求也是如此。自由度越大,课堂就越有活力。(好人不能把自由理解为鬼混)自然科学如此,人文科学也是如此。

绝不是说美国的历史教育比我们好很多,更不可能把别人的教育模式都拿来。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不适应,甚至可能会引起更多的麻烦。只是在同一个地球上,为了人才培养和民族未来发展,他山之石,或许可以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