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的历史进程与生产方式的发展

——系统地、有逻辑地学习IE和Lean才是科学之道。这样可以从更高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不同层面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思考。不要用一个工具面面俱到~

原因

?历史进程总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生产方式。

要了解生产方式的演变,首先要了解历史进程和文化背景。

?我们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点。我们顺应流程,也在努力积极创造~

历史进程: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缺乏设备和机械,生产以手工为主。

背景:

?由于手工成型的精度较差,每道工序对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术要求较高,每件成品的每道工序都需要特定的技术来手工成型、加工、制造和组装。

概念:

?高技能技术工人负责整个成品中的具体工艺成型、加工、制造和装配。

典型特征:

1.非标准化:工艺依赖于员工的经验和技术水平,成品中的每一个零件都需要根据组件进行修整和匹配,具有唯一性;

2.产量低,个性化强。

历史进程:

65438+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

背景:

?65438年至60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生产中,大规模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厂手工业,生产力突飞猛进。,

?蒸汽机被广泛用作动力机器。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传统的手工业已经不能满足机器生产的需要。为了更好地管理生产,提高效率,资本家开始建造工场,安排机器雇佣工人进行集中生产,于是,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概念:

?把工艺特点相同的机器设备集中起来,做集中批量生产。

典型特征:

1.机器效率远高于人工操作,产量突飞猛进;

2.1776、亚当·斯密第一次提出分工的观点,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显著提高了产量;

3.1798,惠特尼引入了零件公差的概念,零件和产品的标准化开始实施;

4.产品的多样化较少。

历史进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中叶。

?背景:

1.1866,德国西门子做的发电机;到了20世纪70年代,实用的发电机问世了;

2.65438+七八十年代内燃机的创新与使用;3.65438+70年代,美国贝尔发明了电话;

人类已经进入了“电气时代”。

概念:

?以生产线为基础,根据装配特点连接各工序的大规模生产模式,也叫福特生产模式。

亨利·福特的生产思想:汽车的所有零件都是按照工艺特点和流程特点,通过生产线运到流水线上的,所以很多零件不用一个一个地从仓库里搬出来,减少了很多浪费。(其实浪费的概念是亨利·福特提出来的)。?

典型特征:

1.1913,福特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装配线;

2.1914福特首次向工人支付每天8小时5美元的工资,改变了美国工人的生活方式;

3.亨利·福特在他的《从浪费中学习》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浪费的概念;

4.福特T型车,典型的标准化量产;

5.产品多元化少(后来通用汽车的全能政策第一次提出了产品多元化和市场多元化的概念);

历史进程:

从1929开始,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危机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背景:

1.1929年,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掠夺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被称为主旋律;

2.1943,大野泰一进入丰田汽车行业;

3.1945,当时的生产率比为日本:美国1: 9,丰田处境非常危险,丰田提出三年赶上美国。

概念:

?大野泰一的理解:企业的根本效益是成本,一切浪费都要杜绝。按照客户的需求生产是最节省成本的。为了满足客户需求,

1."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按照所需的数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2.生产出来的设备必须稳定、可靠、自动反馈“即周到”。

典型特征:

1.一切以成本和收益为基础,必须杜绝一切浪费,库存浪费首当其冲;

2.两大支柱:准时和自动化;

3.基于准时制的“按需生产”,开始使用生产和看板;

4.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方式;

5.SMED的应用。

历史进程:

1973期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丰田的生产方式为人所知。基于丰田生产方式的精髓,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及其专业人士总结出了适合我公司的生产管理哲学,称之为精益生产方式。

背景:

1.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是国家的命脉;

2.这次危机,美国工业生产下降14%,日本下降20%以上;

在石油危机期间,丰田获得了越来越好的效益。

概念:

以丰田生产方式的精髓为基础,由世界各地的制造企业及其专业人士总结出来的先进生产管理哲学,称为精益生产方式。

典型特征:

1.核心理念来自丰田生产模式;

2.更注重生产成本和效益;

3.库存控制和消除浪费;

4.强调在整个价值流中的增值比例。

历史进程:

90年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化浪潮汹涌。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先进制造计划,旨在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培养自己在未来世界中的竞争优势。

背景:

1.信息技术和生产信息系统的兴起;

2.集成并行设计模块的开发:

3.低速的全球化发展导致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概念:

信息系统集成了从开发到成品的生产经营网络,全过程实施精益生产、高柔性和快速市场反应。

典型特征:

1.基础信息系统应用;

2.高柔性使企业具有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

3.精益生产贯穿全过程(包括非生产领域);

4.企业间价值过程的统筹考虑。

感谢大家对IE、精益和工业工程之家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