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清源堂汇聚有限公司的历史与文化。
冯玉清汤元
“安徽清源堂汇聚有限公司位于三江源头黄山脚下的安徽省休宁县海阳镇盐铺村,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环境优良。”公司是惠州市专业从事“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科研、生产、贸易于一体,具有自主产品研发能力和知名品牌。公司生产的“清源堂”牌有机菊花和无公害菊花是目前国内独一无二的生态健康饮品。20000亩徽菊基地已经开发,并于2007年6月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国家一级有机徽菊标准化示范区”称号。公司依靠科技创新、严格的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加工设备、洁净的生产线和先进的加工工艺,为国内外市场提供“纯天然、无公害、营养、高档”的有机、无公害菊花系列产品。
“秋天的月亮,船头有一朵黄花。”这是《礼记·月令》中对菊花的描写。作为人类正直的象征,菊花的高贵一直受到中国人的尊敬,被誉为“四君子”之一。“早上喝木兰就露馅了,晚上吃秋菊就英语不行了。”从屈原开始,菊花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维习惯,一种文化追求。
中华大地上的一朵奇葩,在我们的民族文明进程中发挥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无处不在,但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好在那些穿越时空的老字号,还在生动地诠释着这种影响的含义,让我们细细体味。透过这些更直观、更浓缩的符号,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辉煌的商业景观,还有更深刻的精神品格。
《清源堂》就是这样一部浓缩历史的名著集。
(1)
1760年5月,“清源堂”在北京开业,主营徽州菊花,也卖徽州茶叶和徽州土特产。车主叫高祖恩,是安徽休宁闵口村人。
像当时游历全国的徽商,高祖恩虽然长期在北京经商,但他推崇文人,每次家乡学子进京赶考,都从中受益。那时,高的店铺成了休宁堂,来往的学生络绎不绝。毕元就是其中之一。
祖籍休宁岷口村的毕元,自幼丧父,由母亲张抚养长大。乾隆十八年(1753),毕元中了乡试,被授予内阁书,并上书圣旨。后来,他进入军事部门,担任军机张静,负责写命令、记录文件和检查奏章。
乾隆二十五年三月,毕元参加了考试。四月,他做了一个榜单,毕元榜上有名。能否通过考试,就看4月26日的宫考了。没想到,20号那天,也许是上了榜后应酬多,或者是因为宫考的不安,毕元突然得了眼疾,眼睛红肿,看不见东西。高祖恩得知此事后,从店里拿了两包菊花,送到了毕元的公寓。他教他每天用泉水冲泡,洗眼睛,喝一杯热饮。过了三天,毕元病愈,觉得眼前一亮,浑身舒坦。在26日的科举考试中,毕元被乾隆皇帝封为状元。
碧源高中状元高祖恩也喜出望外,于是将店铺改名为“清源堂”,以庆祝碧源高中状元。毕元觉得时艰之德初现,亲自前去道贺,并手书“清源堂”,请工匠做了匾额,挂在店铺正中。
“清源堂”徽菊从此闻名。晚年,毕元在给家人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一生受益于徽菊,我珍惜美德。”
又过了三年,高的母亲去世,高祖恩一家搬回闵口为母亲守孝,又把店铺搬到屯溪老街继续做菊花和茶叶的生意。此外还广泛种植于田间,其中选用多种徽菊,选用健壮的幼苗,养出盛开的花朵。采用高独特的精制工艺制作而成,制作时间久远。所以是高的菊花,在徽州被称为一枝花。毕塬之后,徽州学子效仿毕塬,饮“清源堂”徽酒。后来高中尖子生多,村里人也把“清源堂”的会徽称为“一号菊”。
三个世纪过去了,但高的菊花种植从未停止。当年菊花飘香的“清源堂”不仅为后人传颂,而且“清源堂”种植、繁育、收藏菊花的秘诀也在不断地被高的后人所传诵。
(2)
时光流转,科学不断进步,各种新技术新思想深刻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高的后人不敢怠慢,一心一意,认认真真地追求顶菊,最终成为有机徽菊。
所谓的有机菊花制作者,是以从认证的有机菊园采集的菊花为原料,按照有机菊花种植技术规程种植的菊花的新鲜花头,经过采摘、摊放等传统工艺加工而成。
清源堂是用盐铺成的天然良田,地势平坦,靠近水源,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避风防晒,施农家有机肥,沿路种植荷花,隔绝土地受到任何污染。
菊田的科学管理,从每一株幼苗的破土,到每一朵徽菊的绽放,都在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下,日日夜夜,对于每一朵徽菊的生长,清源堂人一直通过电子监控设备关注着。
从有机菊园采集的鲜花,用洁净透气的容器,用专车运送到加工厂的无菌间。最专业的加工者使用先进的设备,像艺术创作一样专注于每一朵菊花的成品。
(3)
暮春时节,让秋菊绽放是一大乐事。“东篱坐在一起品花宴,一片琼膏在口鲜”,注定了与菊花的千年之约。清源堂人在高精致徽菊传统理念的指引下,不断创新,使徽菊成为一种健康,一种艺术,一种信仰。清源堂的专业源于300年的专注,汇聚的有机积蓄是365天的呵护。
清源堂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