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古县城旅游景点介绍

漳州有多少旅游区?

陈元光墓位于市郊浦南镇石鼓山,距市区15km。陈元光(公元657-711),龙湖、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唐朝回德将军陈正之子。他的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他的父亲,被任命为杨颖将军。唐朝第二年(公元686年),在春潮之间被批准建漳州郡,其第一任刺史长达26年。他实行法治,重视垦荒,兴修水利,为漳州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公元711年,陈元光战死沙场,被尊为“张凯国王”。他先葬在漳浦,后来迁到这个地址。在名为“唐凯张陈将军墓地”的墓前有一对石羊、一对石狮和一对中国手表。近年来,台湾省及海外的陈后裔常来此寻根祭祖。木棉寺位于龙海市九湖木棉村村口,距漳州市区13km。庭院前左侧有一座八柱方形石亭,名为“木棉亭”。亭后立有六块石碑,其中一块刻有“宋代郑虎臣在此杀贾思道”,为明代著名抗日学者于大观所立。两边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为天下除奸,春秋义”。宋德业元年(1275),会稽县尉郑虎臣押送失宠的汉奸贾思道到周迅(今广东龙川),途经木棉寺,愤怒地将贾思道推倒在粪坑里,处死。后人多次在此建亭立碑,以示赞赏和不赞赏。东山岛,铜山古城,是福建省著名景点之一。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这里海湾辽阔,沙滩平坦,绿树成荫,景点众多,很有南方滨海风光的特色。东山岛古称铜山,铜山古城位于东山岛东北部铜陵镇,距漳州市区157公里。明洪武二十年(1387),周德兴为抵御日军对夏侯的入侵,在城内建立了水乡。古城几经战火洗礼,如今依仗雄风,城楼雄伟。古城内有一座精致典雅的关帝庙,又名武庙,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庙门名为“太子亭”,是一座宫殿结构的琉璃瓦顶亭子。寺庙里的木雕和石雕人像栩栩如生地展示出来。用彩瓷剪贴的鸟兽栩栩如生。庙门两侧,有几根椽子,是黄道周的出生地。在关帝庙附近的海滨悬崖上,有一块重约200吨的巨石,形似玉兔蹲伏,底部只触及几寸。风吹石摇摇欲坠,故名风动石。这块石头被《世界地理之最》列为“天下第一石”。附近还有另一块石头,看起来像是一个穿袈裟的和尚在朝拜,前面是一座隔海相望的宝塔,是“石僧朝拜宝塔”的奇妙景象。古城东门外的海滨有一天然洞穴,形似张开的虎口,幽深爽口,有清泉从缝隙中滴落,故名虎蛇滴玉。古城西北面,九仙山耸立于海中,明代著名抗日名将戚继光、民族英雄郑成功曾在此扎营,训练海军军官。山顶上,一块刻有“瑶台仙”的巨石是当年的水台,四周是古榕树,树根在缝隙间攀爬,景色独特。赵家堡俗称赵家城。位于漳浦县湖溪镇高硕山脚下,距漳州市区90公里。宋朝最后一个皇族赵若赫(赵匡美的第十孙,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隐居于此。始建于宋祥兴二年(1279),明万历二十八年(1500),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赵若、十世孙和赵翼对其进行了两次改建和扩建,形成了今天完整的仿宋建筑群。这座城堡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建有三层四合一的“万碧楼”,寓意“完满归赵”。楼内悬挂着18位宋朝皇帝的画像。外城墙为三合一土墙,石基,高6,2m,周长1,200m。外城的主要建筑是五座平行的宫殿。城堡内还有珍贵的文物,如卞排桥、渝北、宋代米芾的“墨池”石雕、聚佛塔等。漳州土楼漳州土楼位于漳州市南靖、华安、平和、诏安、小芸、漳浦县的山区。以造型奇特、风格独特著称,被誉为“神话中的山地建筑”。土楼是以生土为主要材料,配以石灰、细沙、糯米、红糖、竹片、木条等。,反复揉捏、挤压和夯实。具有合住、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的特点。土楼一般高三到五层,一层是厨房,二层是仓库,三层以上是客厅,可容纳200到700人。土楼起源于唐代陈元光的营房、城堡、村舍,是唐宋以来闽南地区“洋匪进进出出、贼寇厮杀”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漳州土楼最多:800多座。最早的建筑:华安县沙建镇的“云起楼”,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有确切日期的土楼。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距今已有620多年。规模最大:共有5座直径超过70米的大型土楼,最大的是诏安县拱北乡的“载湉楼”,直径达94.5米,被誉为“超级土楼”。结构最奇特:有正方形、椭圆形、半月形、顶椅、伞、风车、八卦等形状。,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尤其是南靖县沭阳乡田螺坑的土楼,由一椭圆三圆五座土楼组成。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林语堂纪念馆位于相城区天宝镇五里沙村,是中国大陆第一座林语堂纪念馆。这里天蓝水蓝,十里蕉香。纪念馆建在山上。主体为两层环形建筑,正面仿古,但环形结构接近西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写了林语堂纪念馆的名字。在博物馆前,放置了一座林语堂先生的雕像,它是由中国著名雕塑家李维祀教授设计和制作的。馆内陈列了200多幅各版本的林语堂作品,100多张林语堂不同时期的照片,以及林语堂的手迹和林语堂使用的物品。纪念馆的建筑设计、馆名题字、雕塑均由国内一流专家创作,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堪称“名人馆”。味珍阁,位于相城区新华北路南端,俗称八卦楼。建于龙六年(1572),是福建省十大古建筑之一。因桥梁施工于1971拆除,于1997毗邻原址重建。重建的韦真阁为三层八角阁,高51.88米。它紧临九龙江,遥望漳州府城,与建在山治尚维镇上的亭子遥相呼应。它是漳州城市的象征,也是人们心目中安定安宁的象征。站在“盛况空前”的韦真阁上,令人耳目一新,倍感自豪。天府茶叶博物馆2000年1月8日奠基,2002年1月7日开馆。整个博物馆占地80亩(5.3公顷),总建筑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博物馆。博物馆四大建筑:(1)主展厅:主要展示中国茶叶、茶文化及茶叶产销历史,世界主要产茶国茶叶情况及天府集团发展等。(2)茶道教室:一楼有专业的茶艺表演厅和怡和轩、品茗阁等高雅的品茶场所,同时兼作茶道教学。二楼是国际会议厅,设施先进;(3)日本茶道馆(福慧安):日式庭院、茶室,细亭、俭亭、敬亭代表三种不同的时代风格;(4)书画馆内有三个展厅(石斋厅)。主展厅展示博物馆收藏的书画,活动展厅不定期有人造主题书画展;二楼有聊天室,不定期开笔会,现场消磨大量时间;汀石斋主要销售各种厅石、雕塑等工艺品。馆内还有寒亭、汤山、乔松、汤元、胡明、清池、兰亭曲水、五仁茶园、鸣凤石雕、石园茶园等造景设施。环境优雅自然,是集学术研究、文化传承、教育娱乐于一体的茶文化大观园。游客可以通过娱乐获得茶学知识,认识茶,了解茶艺,传承茶文化。云洞岩云洞岩位于龙海市步文镇,距漳州市区10公里,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山上有一个石洞。每当下雨时,云朵就飞出洞外,等到雨过天晴,云朵又飘回洞内,故名云洞岩。相传隋炀帝开年间,有一隐士在山上隐居养鹤修道,下山时听到,故又称山。云洞岩海拔280米,山上铺满花岗石,奇形怪状,层次感强,形成了无数幽深的洞穴和奇异的岩石景色。最大的石洞是千人洞,最高的石峰是天柱峰。还有天空、月亮峡、风驱石等景观。云洞岩被誉为“闽南第一碑林”。摩崖石刻比比皆是,有线,有草,有字母,有印章,有150多处。最早是五代的“徐希寻月牙至此”碑文,距今已有1000多年。天柱峰百丈崖上刻有“挠头”二字,每字2米见方,是云洞岩最大的石刻。明代翰林学士冯所著《云峰云东游记》,石刻精美,全文1100字,在我国碑林中实属罕见。宋代理学家朱曾在云洞岩讲学,留下“溪中第一山”和“幽石室”两处碑文。明代道教学者蔡烈曾在此隐居著书讲学,现在仍有蔡烈墓和北庭漳平生态旅游!漳平市、永安市旅游部门人员及相关专家对漳平市双阳镇至赤水镇乡寮村天台山进行了生态旅游考察。沿途游览宁阳古城,探访景洪故里,探秘山中溶洞,胜在天台风光。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北方的一个天然生态旅游区,极具开发价值。漳平双阳、赤水两镇原属宁阳古县管辖,毗邻永安,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天台山,位于赤水镇乡寮村西北,主峰海拔1.478米。宋代,山脚下有一座天台寺。古书记载:“天台山离相辽城四十里,去千尺,流水自开花。”天台山有一个开阔的沼泽盆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中间有三条山涧,溪水清澈,一尘不染。这里人烟稀少,自然植被保护良好,至今仍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众多:大鲵、云豹、熊、猕猴、红豆杉、棕榈树等数百种野生动植物。开发生态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从人声鼎沸的双阳镇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林山塔,宁阳古城尽收眼底;走进古宅,斑驳厚重的黑漆大门后面,是一条又黑又长的走廊。屋内的门联、匾额,充满了浓郁的封建文化气息,或挂门头,或嵌柱廊,或文字飞扬,或图文并茂;天台山所在的赤水镇香寮村,是王景洪的故乡。自明朝永乐三年(1405)起,先后八次参与组织和领导郑和下西洋,先后到达亚非37个国家和地区。王景洪下西洋的壮举已被福建省教委列入初中地方教材。从小桥流水、古民居到深山古刹,这里应有尽有。青山绿树,小桥流水,不远处就有这样的建筑。还有十几座古代桥梁,如香山桥、岭兜万安桥、化龙桥和马登桥,它们建于唐代。上山,山上的一切都是绿色的,没有一点灰尘。据我所见,山野从浅绿到青绿色再到绿色,然后是深绿色。清澈的丝带在耀眼的阳光下安静而光滑,像丝绸和缎子。一路上,两边的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来到山顶,视野极其开阔。只有山脚下的小镇尽收眼底。漳平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南宋佛塔、明代崇祯王金狮经阅览室、最古老的寺庙天天庵遗址、古驿道,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天台山风光留下的许多诗词歌赋。明代进士户部尚书刘睿有诗曰:“世新为晓,白云卷回。”2002年5月,华侨大学旅游系和旅游科学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双阳、赤水两镇丰富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并将其定位为“北方自然生态旅游区”。同年被省旅游局资源法规处批准为“近期开发旅游景区”。目前,永正公路已全线开工,今年年底将竣工。双阳经赤水岭兜至乡寮、乡寮至永安上石村等旅游段也在实施中。—————————————————————永福之行,是与“华”的约会。福建有两大自然园林,一个是厦门的“海上园林”,一个是永福的“高山园林”。永福,位于福建最南端的山区盆地,是漳平市山区的一个镇:群山环绕,马平川环绕,四季如春,有“小庐山”的美誉。不愧是中国十大花卉生产基地之一。到处都是鲜花和色彩。走进永福,就像走进了一个花的世界。花园和田野是花,房子前和街边的商店里是花;眼睛里看到的是花,嘴里嚼着的是花,鼻子里闻到的是花;红、白、紫、黄、七彩$兰花、杜鹃、瑞香、铁树、山茶等。花有1000多种,有见过的,有没见过的,有出名的,有不出名的,花的种类很多。在这里,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古语“花容月貌”的滋味。永福人“沾花惹草”不是心血来潮,它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南宋时期,永福出产的兰花、茶花、瑞香等名花就已经风靡江南,并在清代远销东南亚各国。相传清朝嘉庆八年,永福仙宫珍宝李邹春向朝廷进贡。它一年四季开花,芳香四溢,让皇帝感到非常高兴,给他“宝中状元”的称号。这段记载在当地族谱中的轶事,以及花县铁拐李和当地广为传颂的“八仙”之一永福的神话传说,揭示了花乡永福的内幕。花是边缘。花和永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演绎着瑰丽多彩的花的故事和传说。花是媒介。花结出了永福“中国·杜克花乡”的果实,花成就了永福的经济。有了花,永福和福祥永远留在g,有了花,永福人永远有福气。而找花,看一看颜色,闻闻花香,被蒙上一抹“花国”的气息也是有福的!

临汾市古县有哪些旅游景点?

古县牡丹文化旅游区1

古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东北部,太岳山南麓。该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景宜人,旅游资源丰富,有石壁千年牡丹、战国名人蔺相如墓、宋代道观-延庆寺、清代张家大院、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牡丹文化景区位于古县城南25公里的石壁乡,包括三河千年牡丹园和张家大院。张家大院是太岳腹地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居大宅。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至光绪五年重建。

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宽敞的客厅,彰显主人的富贵,门边对联“泰而不骄,内外以德,勤俭持家,春秋必传”,这是张家的家规。

从一开始就以农业为主的张氏家族,到了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成为一个集武学、文、农、商于一体,为官一任的官宦富家。百余年间,大院出了秀才、举人、秀才等十余人,有了“父子考上了科”、“兄弟同榜”的美誉。

2.蔺相如公园

相如公园,以古县著名历史人物林相如命名,是集游乐、晨练、儿童活动、垂钓、停车为一体的休闲广场。总造价960万元,占地面积104,719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29414平方米,绿地面积19平方米。公园里有一座蔺相如的雕像和一个纪念馆。雕像宏伟,纪念馆宽敞。

全园曲径通幽,山石亭台错落,花团锦簇,波光粼粼,呈现出一幅“风吹柳舞两岸,月照一船”的宜人画卷。相如公园的建成,不仅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解决了我县多年来“有城无园”的尴尬局面,在县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古县张家大院

山西古县石壁张家大院是太岳腹地保存完好的深宅大院。张家在明末清初迁到石壁,挖窑洞,扎篱笆,经营惨淡。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张家成为集武艺、农商、为官为一体的官富之家。百余年间,大院走出十余人,有秀才、举人、士子、秀才,有“父子考上”“兄弟同榜”之誉。民国初年,以张清澜为代表的张氏家族非常兴盛,成为当时岳阳县最大的“石湾侯”。

传统的家庭制度和文化观念主要植根于广泛分布的农村中的庭院。宗族居住的院落都表现出秩序感和等级特征,在居住方式上使周围的人血脉一脉相承。

落叶归根的传统也让农村成为中国古代的财富聚集地。几代人辛辛苦苦经营的财富,逐渐汇聚成了乡间的豪宅大院和万亩良田。

4.临汾延庆寺

延庆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古县城东北的平峰山上。始建于宋宣和二年(1120),完成于辽宁延庆初年(1124),故名。870多年前,从城东到延庆,山路崎岖,盘旋而上,身体不健康的人撑不下去。延庆寺有上院和三清殿,古朴典雅,是旧时供奉神灵的地方。寺前有一棵古杉木,高18米,周长4米多。

冠是深蓝色的,形状像一把伞,有时不同的鸟聚集在上面。寺东是神龙寺,石崖间有泉水汩汩而出。凿石遇水,清水潺潺。泉水结冰了,但是冬天不结冰。

泉水偷偷流出寺外,顺着院内光影两条运河,穿过石龙口,注入鱼塘,称为“活水龙吟”。锦缎在池中游动,蓝藻起伏。晴空倒影,泉声潺潺。临池精神爽,尘埃烦。神龙寺南面的石窑有三个洞,上面建有一个小亭子。当你登上亭子时,你可以在北面仰望丁火,在西面鸟瞰县城。

5.留在关帝庙。

热柳关帝庙(第四批省级保护)时间:元明清地址:古县古阳镇热柳村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宋代,后世多次修缮。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现有建筑包括山门、戏台、献殿、正殿和东西回廊,面积约1220平方米。正殿是寺内的主要建筑,宽七间,深三间。它歇息在山顶,有重檐,由六根柱子铺成。

琉璃瓦顶饰菱形方心,堂身以缩柱,六椽直出前后檐,元代可圈可点。2019年10月7日,19,热柳关帝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县牡丹文化旅游区怎么样?

古县牡丹文化旅游区以天下第一牡丹,即三合一千年牡丹,辅以石壁河流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独特的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