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求→山顶洞人资料?
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它属于晚期智人。它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京猿人遗址顶部发现的洞穴命名。中国地质调查局新生代实验室发现于1930,由裴文中发掘于1933至1934。与人类化石一起出土的还有石器、骨角和穿孔饰品,发现了中国已知最早的墓葬。地质年代为晚更新世末期,根据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年代约为3万年前。山顶洞人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根据母系血统建立亲属关系。他们使用共同的工具,一起工作,一起分发食物,没有贫富之分。穴居人仍然使用锤制石器,但他们已经掌握了抛光和钻孔技术。他们生起了人工火,靠采集和打猎为生,还捕鱼。他们可以去很远的地方和其他原始人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用骨针缝过衣服,懂得爱美。他们死后将被埋葬。在穴居人的洞穴中还发现了一些穿孔的动物牙齿、海钳贝壳和磨光的石珠,这些很可能是他们佩戴的装饰品。
中国周口店龙骨山猿人洞发现了很多北京人化石,但是在山顶的钟乳石洞,也就是山顶的山洞里,1933出土了一个新的人骨。打电话给这个穴居人。地质年代相当于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至少有7块人骨,年龄从新生儿到老年不等。其中三个头骨保存完好。根据魏敦瑞的意见,其中,男性老年人与欧洲克罗马的农民相似,成年女性头骨A是美拉尼西亚人,而成年女性头骨B与爱斯基摩人相似。基于这一事实,魏敦瑞认为古代人的个体差异大于今天人种的个体差异,是由于各地选人,造成了今天人种的变异。目前普遍不接受山顶洞人是未分化的蒙古人种(黄种人)。
[编辑此段]洞穴与时代
洞穴分为四个部分:入口,上室,下室和下室。洞口朝北,高约4米,宽约5米。上室位于洞的东半部,南北宽约8米,东西长14米。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钟乳石层和部分洞壁被烧焦,说明上面的房间是穴居人居住的地方。上室文化层发现有婴儿头骨碎片、骨针、装饰品和少量石器。下室在洞西半部略低,约8米深。发现有三个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人骨周围散落着赤铁矿粉和一些随葬品,表明下室是埋葬的地方。下颌深于下腔,是一条南北长3米,东西宽约1米的裂缝。发现了许多完整的动物骨骼,推测它们是在人类居住之前,不小心掉进这个天然“陷阱”的。
洞穴中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有54种,其中哺乳动物有48种,大部分属于生活在华东、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物种。灭绝的动物只有三种是洞熊,最后的鬣狗和鸵鸟,只占动物总数的12438+0%。这说明山顶的洞穴是晚更新世末期的洞穴遗址。
近日,人教版历史教科书采用了科学家新的测量结果,将山顶洞人的年龄从约1.8万年前改为约3万年前。结果表明,洞窟的文化年龄应该在27000年前到34000年前之间,中学历史教科书取中间数。人类学家从新的测量数据推断,早在25000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就已经缝制衣服御寒,使用穿孔的贝壳满足审美要求,并进行埋葬死者和撒赤铁矿粉的原始宗教仪式。研究人员表示,在44000年至28000年前,地球上有一个更温暖的间冰期,30000年前是这个间冰期温度最高的时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洞穴动物群化石中有果子狸、鬃毛状猎犬等热带、亚热带的林栖、林缘动物,却没有发现末次冰期华北常见的毛犀牛、猛犸象等喜冷动物的问题。遗憾的是,在教材附带的事件年表中,省略了山顶洞人的年代测定,使用时请注意。
[编辑本段]身体特征和种族
洞穴中的人类化石代表了八个不同的个体,男人、女人和孩子。根据颅骨缝愈合程度和牙齿生长情况,其中5人为成年人,包括壮年男女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1为青少年,1为五岁儿童,1为婴幼儿。
山顶洞人的体质有了很大的进步。颅骨最宽处在顶骨结节附近,齿小,冠高,下颌前弯明显,下巴突出,脑容积已达1300 ~ 1500 ml。这些特征符合现代人。男性身高约为1.74米,女性身高约为1.59米..
关于山顶洞人的人种,德国体质人类学家魏敦瑞曾认为,旧人头骨的测量指标与西欧的化石智人,如克罗马农民非常相似,但根据形态学观察,可以确定是一个原始的蒙古人种。其中一个女性头骨属于美拉尼西亚人类型;另一个属于爱斯基摩人类型。我甚至认为这些不同种族的成员组成了一个家庭。根据我国古人类学家的研究,老年男性头骨几乎所有的面骨测量指标都与现代或化石蒙古人相似,但远远超过西欧化石智人。从形态学上看,头骨的许多特征,如鼻骨窄、前鼻窝、颧骨突出而直、下颌枕圆等,都属于蒙古人种的特征。其中一个女性头骨,由于人为变形,不能作为分析人种的正常依据。但其面骨的主要测量值和指标与现代或化石蒙古人接近,相似性大于现代美拉尼西亚人。所有形态特征也更接近蒙古人种。另一具女性头骨的测量结果表明,她是与爱斯基摩人、美洲印第安人和中国人关系密切的原始蒙古人种的代表。她比上述两个头骨具有更明显的蒙古人种典型形态特征。
山顶洞人代表的是原始蒙古人种,但个体间还是有一些差异,说明当时蒙古人种正在形成,一些形态细节还没有完全形成。但也有学者认为,种族形成的时代远早于山顶洞人。(见《穴居人复原》)
[编辑本段]文物
山顶洞人的石器数量很少,总共25件,不具有代表性。刀具只有三把,都是砂岩砾石。刮刀都是用燧石或者石英碎片做成的,其中有一种比较精致。双极石屑(或两端切边机)多为脉冲应时,两端有石屑剥落的痕迹。这种石屑在许多北京猿人遗址中都有发现,穴居人也用同样的方法制作工具。最具代表性的骨角是骨针,针体保存完好,只有针孔不完整,残长82 mm,针体略弯曲,刮平,用小而尖的尖器挖出针孔,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缝纫工具。还有1片红色鹿角,枝叉已被切断,表面已被刮伤,尖端不完整。有人推测可能是作为矛头。
穴居人的石器和骨针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非常丰富,有穿孔的动物牙齿、海蚌壳、小石珠、小石坠、鳜鱼的眼上骨和凹槽骨管。穿孔的动物牙齿有125颗,除了1颗虎门牙,其余都是獾、狐狸、鹿、野生海狸、小食肉动物的犬齿,都是在牙根两侧挖成洞。由于长期磨损,有些孔已经磨光变形。其中5个出土时呈半圆形排列,可能是一串项链。有3个穿孔的海蚌壳,在铰链下面磨成孔。制作最为精致的七颗小石珠,由白色石灰岩制成,形状不规则,大小相近。最大直径6.5 mm,从一侧钻孔,珠子表面染成红色。都散落在头骨周围,可能是头饰。石头吊坠由天然椭圆形黄绿色岩浆鹅卵石制成,四周平坦,其中一颗经过人工打磨,中央钻有孔洞。还发现鳜鱼的1块眼上骨和4根骨管。前者在边缘钻一个小洞,局部染成红色;后者由鸟骨制成,管壁光滑,有摩擦痕迹,表面有短而深的横槽,数量不同但排列方式相同。显然是专门为了连接其他饰品而雕刻的。
穴居人的装饰品
人们生产、生活和埋藏洞穴的自然环境与现在当地的情况相似。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山下有广阔的草原。老虎,洞熊,狼,鬃毛状的猎豹,麝香猫,牛和羊住在里面。山顶洞人以捕鱼、狩猎和采集为生,在废墟中发现了大量的兔子和数百块北京梅花鹿的个体骨骼,应该是他们的主要狩猎目标。遗址中还发现了鳜鱼、鲤科鱼类的胸椎和尾椎化石,表明山顶洞人已经能够捕捉水生动物,并将生产活动扩展到水域,标志着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能力的提高。
虽然穴居人的石器并不典型,但骨头和装饰品制作精美。他们掌握了钻井技术,不仅一侧直钻,两侧也钻。在鳜鱼的眼上骨和直径只有3.3毫米的骨针上钻细孔,说明技术已经相当熟练,制造钻具的技术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穴居人掌握了研磨技术。这种技术虽然只是用来制作装饰品,但却为新石器时代磨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山顶洞人还懂得用赤铁矿粉染色,使装饰品更加鲜艳美丽。钻、磨、染技术都是前几个时期没有的。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显示了人类生产技能的提高,丰富了生活。骨针的出现意味着缝纫已经成为可能。缝合的兽皮可以遮盖地方,抵御寒冷,遮盖身体。装饰品的出现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有了审美观念。穴居人把死者埋在隔壁房间,说明他们有原始的宗教信仰。有人认为尸体上及周围的赤铁矿粉象征着血液,人死了,血液干涸。加上同色的物质,希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复活。
穴居人文化遗址发现于1930,发掘于1933和1934,现已发掘。洞穴文化的底层直接堆在“北京人”遗址的1层。山顶的洞口朝北,在挖掘时被拆除了。北方的入口是人工挖掘的。窑洞遗址由窑洞入口、人间、下室、下段四部分组成。前三段发现了人类化石和文物,下段只发现了完整的动物化石。
洞穴的入口高4米,宽5米。上室东西长12米,南北宽8米。上室西面有一条陡峭的山脊,向西倾斜,表面有厚厚的钟乳石,下室就在这个斜坡的底部。下室在下室深处。
在洞穴中发现了3个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和许多其他解剖部位的化石,共10个个体以上,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发现的数量最多的人类化石。
在下面的房间里,发现了一名老年男子、一名中年妇女和一名年轻妇女的头骨。与,在老人头骨左侧发现一枚穿孔的贝壳和一枚穿孔的狐狸犬齿,在骨盆和股骨周围发现赤铁矿粉和赤铁矿矿石。这表明石霞是一个公共墓地,也是中国这个时代唯一的墓葬遗存。洞穴中出土了25件带有明显人工痕迹的石器。石器的主要原料是应时,以及燧石和砂岩。凿石头有两种方法,即砸和锤。穴居人文化的主要标志是抛光技术和钻孔技术的应用,产生了精美的骨器、角制品和大量的艺术品。
骨器械,除了一些击骨器械,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骨针了。此标本保存完好,针眼上缘残缺,下缘保存完好至针尖,长82 mm。针体呈圆形,针尖似芒。从剩下的部分看,针眼是刮出来的,不是钻出来的。这一发现表明穴居人已经学会了缝制衣服御寒。
在穴居人遗址共发现141件饰品。有穿孔的小砾石1颗,穿孔动物牙齿125颗,其中狐狸上下犬齿29颗,鹿上下犬齿29颗,野生浣熊上下犬齿17颗,雪貂犬齿2颗,老虎门牙1颗,剩余牙齿2颗可能属于狐狸或雪貂;有3个穿孔的海蚌壳,1个钻孔的鲱鱼眶上骨,4个有缺口的骨管和7颗石珠。
洞穴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由于赤铁矿和海蚌壳的发现,可见其活动范围已从北部的宣化扩展到南部的海边。
周口店4号遗址位于1号遗址以南约100米处。在1927被李杰和林逋发现,并在1937-1938尝试挖掘,发现了一些哺乳动物和少量石器。1967在第四遗址北端发现一个“洞”,故又称新洞。1972在遗址西侧修建道路,挖出部分堆积体,在灰层中发现十余种哺乳动物化石。1973年正式发掘,发现了一个哺乳动物化石、一颗人类牙齿、火遗迹和数十件石器。
第四个场地,前部为南北向断裂,最宽处约5米,堆积厚度约6.5米,后部为洞穴(“新洞穴”),先向北,后转向东南。矿床可分为两部分,下部为灰黄色,下部略呈红色,第五水平层(深度5米)化石较多。第五层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是左上第一前磨牙。和“北京人”的同一颗牙齿相比,明显不同,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之间的代表。
在火的残留物中有一层灰,在底部发现。有65,438+00件石器,原材料基本上是应时,凿制方法是锤打和粉碎。石片长度多为30-40mm,工具为刮刀、尖器,其中以1938发现的一件喙状尖器最为精美。该区有哺乳动物33属40种,其中82.5%为存活种,17.5%为灭绝种。它的时代介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之间。
周口店遗址13 1933 10在卜达生的领导下,在古龙山以南约L公里处发现了一个新的化石遗址,命名为遗址13。发掘工作是在裴文中的领导下进行的。6月1933至6月1934,挖掘土方约400立方米,获得化石161箱及少量石器。
该遗址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36种,大部分是大型动物,食肉目占可辨认动物的1/3。在这个动物组合中,比较显著的物种有狼突变种、中国鬣狗、最后剑齿虎、上石鼎鼢鼠、布氏田鼠、拉普拉斯豪猪、三门马、梅氏犀牛、壁虎梅花鹿、扁角肿骨鹿、德国水牛和猴子。这个地方还发现了文物,有砸痕的碎石和石屑。采用应时小碎石制成的单直刃刮刀,可用于切割;原始利器,小型斩波器。从这几块石材可以知道,当时人们使用的是砸和锤两种方法,修补工具使用的是锤,工具有刮刀、尖器、斩刀三种。
13遗址的时代相当于中国猿人文化早期,因为在两个遗址的文物地层中都发现了扁角肿骨大角鹿、上石鼎鼢鼠和原始尖器。
周口店14号位于一号南以西的一座低矮的山上,因为盛产鱼化石,当地称之为鱼岭,两地相距约2公里。化石收藏于1933,经张喜楼教授研究鉴定为两种。由于缺乏材料,长度为12 mm的大脊柱未被识别。
遗址为南北走向的洞穴,长25.9米,宽8米。堆积分为三层,上层是屋顶破坏后堆积的红壤和表土,中层是钟乳石层,下层是胶结或未胶结的沉积层。鱼化石来自该层,仅限于上部1米的堆积和底部附近14厘米的薄层,中间隔着一层约3.7米厚的砂岩层。发现的鱼类化石总数约2000种,保存完好。骨骼、鳍、鳞片甚至肌肉的轮廓都可以看到。在周口店展览馆,有一面“鱼墙”。
现已发现最长的鱼化石为400毫米,最短的为57毫米,一般为150-250毫米..只有四种:Xi七刺鲂为新种,云南鲂,四川鲂和短头鲂。这四种鱼中,有两种已经灭绝。爪鱼现在只生长在长江以南,而刺鱼现在产于长江流域。
[编辑此段]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人头骨的发现,使周口店成为举世闻名的早期人类发祥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有生活在70万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生活在6.5438亿+年前的新东人,生活在2.7万至3.4万年前的山顶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