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朝的历史文化?
有的还把蜀汉列为汉朝的延续,归为汉朝的一部分,但大多是把刘备建立的蜀国归入三国历史。[源请求]
汉朝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汉帝国、罗马帝国和印度孔雀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2]。汉朝建立的社会政治制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国人至今仍称自己为“汉人”,以华夏族为主的中原部落群也逐渐被称为“汉人”,其书写体系也称为“汉字”。
名字
因为西汉(亦称前汉)和东汉(亦称后汉)的爵位都是“汉”,所以皇族没有变化,习惯上被视为同一个朝代。汉朝或汉朝,其实是这两个朝代统治时期的时代名称。史书中常称“秦汉”,这里的“汉”是指包括西汉和东汉在内的“汉朝”。[1]
长安是西汉的都城,洛阳(当时叫洛阳)是东汉的都城,当时叫西京和东京。这两个首都被统称为梁静,后人经常称之为“三代”,并提到“汉朝”。[3]
一些古籍或史书也以“前汉”“后汉”来区分汉代。[4][5][6]但是,这很容易与五代十国中的第四大政权——后汉混淆。因此,在后世,汉光武帝刘秀夫时曾经朝西的长安,改为其都城的东面洛阳,汉朝分为“东”和“西”。
起初在汉代,汉高祖刘邦时根据五德,判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修正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王朝,采用了刘向、刘欣父子,才认为汉朝属于火德。汉朝复辟后,光武帝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了汉朝的正朔是火德,被东汉及以后的史书所采纳,如《汉书》《三国志》[7][8]。因此,汉朝有时被称为“韩嫣”,它也被称为“刘燕”,因为汉朝的皇帝姓刘。
历史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在萧何、韩信、张亮等人的帮助下,刘邦终于打败了Xi霸主项羽。
前202年是西汉王朝建立的年份。但史家一般是从2007年10月秦王子婴投降算起西汉年数,以10月为汉高祖元年正月。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206-202年前是楚汉战争,刘邦没有称帝,也没有统一全国。但历史学家在计算西汉的年数时,为了与秦朝灭亡的时间相衔接,刘邦称其为“汉王”是在206年。[1]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主要项目:西汉
汉高祖入门图
张骞出使西域的汉高祖刘邦继位后,采纳叔父孙同的建议,恢复了礼仪,设三官九臣,任命萧何为丞相,实行与民同息的政策。政治上,韩信、陈毅、彭越、英布等人首先分封为王。当政权稳定后,他们的头衔被以各种罪名取消。除了一个个被处死,他们还立下了“刘为王,天下将遭* * *”的誓言。刘邦死后,汉惠帝刘英继位,吕后成国,以曹参为丞相,沿袭刘邦的政策,达到了“府不能出,天下无声”的效果[9],为史家所称道,但吕后也任用外戚,镇压豪杰,造成了“朱禄之乱”。
西汉初年,由于连年动乱,汉朝国力衰弱。刘邦攻打匈奴时,被匈奴围困在邓白,这就是邓白之围。从此以后,汉朝实行亲族政策,以婚姻和财宝换和平。
吕后死后,诸路之乱被根除,大臣们都欢迎中国皇帝刘启。他和儿子汉景帝在位期间,采取黄老无为的方法,实行轻佻宽厚的政策,与民同息,恢复了连年战乱造成的巨大破坏,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然而,在景帝统治时期(公元前154年),发生了这一时期唯一的动乱——“七国之乱”。但周亚夫平定只用了几个月,并没有影响到汉朝。这个被称为文化场面统治的时期,是中国成为大一统时代[10]以来,第一次被传统史家推崇的时期。
景帝死后,其子刘彻即位为汉武帝。汉武帝在位期间(141-87年),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使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更加强大。
在政治上,为了加强皇权,我们首先采纳了朱的建议,实行帝位,削弱了藩王的权力。从此,藩王的权力无法再对中央政府构成威胁;后来又以诸侯献金不纯为由,取消了一百多个爵位,也就是史书中失去侯爵位的事件。第二次事件后,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了。文化上,废除了汉代“黄老论而无为”的治国思想,积极治理国家;并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成为2000年后中国的主流思想。军事上,积极应对汉朝最大的外敌入侵——匈奴。这一时期,汉朝出现了卫青、霍去病等一批有才华的将领,最后打败了匈奴单于,把王庭留在了大漠。它还吞并了南越,征服了朝鲜,使中国成为东亚的领袖。外交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刘锡军、刘与西域大国由二翁氏统治,以此来疏远西域,进而控制西域。经济上,汉朝经历多年战乱,经济有一定影响。于是,汉武帝将币、盐、铁置于中央管理之下,加强农业生产,实行和合法,开凿白渠,制定等损平策,以平抑物价,与民争利。
这一时期的变化对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通常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政治经济措施相提并论。然而,经过多年的好战和扩张,武帝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削弱了西汉的国力[2]。
武帝死后,刘弗陵即位,为了表示对皇帝的重视,还有霍光辅佐他。在赵、统治时期,汉朝基本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匈奴无力抵抗,史称赵宣中兴。汉高祖宣帝在位期间,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取代匈奴的仆从和统帅,实际控制西域。
当了皇帝,沉迷于温柔乡,对政事不理不睬。政局动荡,汉朝开始衰落。哀帝“断袖成瘾”后,外戚王莽掌权。他先杀了艾迪的继承人汉平帝,在迎娶刘玉鑫英并担任“假皇帝”后,于公元8年夺取政权,建立了新的王朝,西汉灭亡。
东汉
主要项目:东汉
中国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马踏闫飞》是汉代青铜器的代表作。这件作品是复制品。23年,王莽政权终于在赤眉绿林起义下灭亡。绿林英雄立刘璇为汉朝宗室皇帝,并恢复了汉朝的国号,重新开始的国号。25年,赤眉军立刘盆子为帝,后大败绿林叛军。后来汉室宗室后,刘秀在燕县南(今河北高邑东南)即位,灭刘盆子为光武帝,继汉国号,以这一年为建武元年。建都洛阳,史称东汉。37年,终于消灭了赤眉、肖伟、公孙述等分裂势力,实现了国家统一。
汉光武帝废王莽,政治弊端和社会稳定,史称光武帝复兴。但是,土地的分封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形势和地方强大势力的崛起,为东汉王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了隐患。
汉明帝和张寒统治时期,东汉在汉武帝时期恢复了国力和活力,史称张明之治。期间,漳河二年(公元88年)十月,窦宪将军骑着战车,带路至要塞,破北匈奴,登上杨希嫣山,作班固题词、刻石赞功,从而一扫数百年来匈奴对汉朝北部边境的威胁。
后来因为皇帝年轻,慈禧太后被称为朝廷,外戚和宦官交替控制国家大事,甚至皇帝的废除也是由宦官或外戚控制。宦官与外戚之间争斗频繁,导致政局不稳。而且东汉时期士绅势力强大,经常与王朝的外戚或宦官勾结,吞并大量土地,间接导致各地农民起义逐渐增多。桓帝、灵帝时期,发生了两次党同伐异的灾难,东汉的衰亡是必然的。
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虽然叛乱很快被平定,但经过这一仗,汉政府国力大减。此外,中央政府将军事和政治权力授予地方国家官员,以便顺利审理案件。从此,地方豪强、宗族开始重视自己的军队,为自己本已强大的经济实力雪上加霜,最后演变成袁绍、袁术、曹操、孙坚等豪强、军阀割据一方,相互竞争的局面。期间权臣董卓、曹操把持朝政,排斥异己,甚至“挟天子以令诸侯”,使汉朝权力被架空,名存实亡。
220年,汉献帝被曹操之子曹丕废黜,东汉王朝结束,汉朝也宣告灭亡,中国由此进入三国鼎立时代。
汉代地方行政
前87年汉朝名义上的统治区域。
公元2年汉朝的实际统治区域。
西汉行政区
一级行政区:汉初60余郡,公元二年,***103郡国。县令原称郡守,景帝在位时改称太守。国家是君王的附庸国,长官是中央派出的国相。
二级行政区:郡(后郭、夷、道)夷为皇太后和公主封的美食城;道观是位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县级行政区域。公元2年,* *共有1,587个县级行政区。一万户以上的县叫县长,一万户以下的县叫县长。
行政部(又称刺史部):元丰五年(公元前106年)以来,县以上行政部有13个,每个行政部辖若干县(国)。但此时行政部门是监管区,不是真正的行政区[来源请求]
东汉行政区
一级行政区划为郡、国(王国)、藩属国。
第二级分为郡、市、道、公国、侯爵国。
东汉封建国家为王,二等为公国,三等为列侯(列侯食郡为后国,侯耀宗食乡,亭,山海关无土,故派在郡内食)[11]。
经济人口
秦末,由于长期战乱,人口下降。到汉武帝即位时,西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5000万。但到了汉武帝末期,由于长期的军事行动,人口已经下降到汉武帝初年的一半。武帝以后,继承者吸取教训,采取了相当温和的政策。到汉平帝时,人口已达5960万。
但经过王莽时期的农民起义战争,东汉初年人口仅为2654.38+0万,稳定恢复后至汉桓帝时期恢复到5650万。但由于三国时期的战乱,金代初期全国人口只有654.38+0.6万。[12]
汉朝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土地税只有1/30,商科课以重税。商人不得“乘车出行”,其后代不得为官。但由于人口税、户籍税、男税,农民负担不轻。
汉朝的国力部分依赖于与蒙古、朝鲜、中亚、越南和北印度的贸易,以及华南的生产和商业[2]。
科学文化
古代地震仪
修复模型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科技文化非常辉煌的时期。国家也非常重视教育和知识。东汉桓帝时,太学学生只有三万人[10]。
文化上,诗、画、音乐、哲学、文学、历史都很繁荣。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之首。班固等人所写的《汉书》,成为后世王朝书写自己历史的范本。许多西方学者认为[2],汉代作家所开创的历史标准,直到18世纪才领先于世界。秦始皇焚书坑儒毁掉的很多文献,都是通过汉代学者的记载再现的,包括五经古籍,也是在这个时候挖掘整理出来的。汉政府设立乐府,收集民间诗歌,这就是乐府诗。后人在《乐府诗》、《古诗十九首》、《鱼台新诗》中收集了许多乐府诗,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也是汉末所作。贾谊的《治安策》、《过秦论》、梅成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尚的《福临》、张衡的《二静赋》都是千古传颂的文学名著。
汉代,隶书逐渐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写字体,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的字体结构,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这一时期,标点符号的雏形也出现了。
汉代的治国思想。汉代建国时采用法家法,文景时期以黄老的道家思想为主,儒法思想为辅,作为法制的指导思想。它既强调无为,又重视礼和道德的作用。它不仅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而且坚持简化法律,为人民服务。汉武帝以后,统治者确立儒家为正统思想,法家为辅的法制指导思想,其中心是“德主刑辅”,即先以德教化,教化无效再施以刑罚。这种刚柔并济的治国之道,成为汉武帝以后汉朝法制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对后世的立法影响很大。汉武帝宣帝曾有一句名言:“汉家有其制,其制是建立在霸道之上的。”这是对这一思想的精辟阐述。
在科学技术方面,西汉时期用丝绵和麻造纸。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东汉时,张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测地震的地动仪。张仲景因《伤寒论》被尊为“医圣”。据史料记载,华佗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全身麻醉的医生(其真实性现遭陈寅恪等人质疑[出处请求])。公元前一世纪的《周快舒静》和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是数学领域的杰作。其中《九章算术》是对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建立和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它列举了四种分式运算,本术(西方称为三率法),平方根和平方根(包括二次方程的数值解法),盈缺术(西方称为二重解法),各种面积和体积公式,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正负运算的加减法则,勾股解(。
汉代也是中国第一次发明瓷器烧制。罗、等人所著的《太初历》第一次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这一时期出现了蒸馏、水力磨坊、现代马轭和腹带的雏形、漆器、冶金用的往复活塞风箱、独轮车、水车、吊桥等汉代晚期的产品。造船中采用了防水隔舱、多桅杆、船尾舵,使用了指南针。此外,此时首次发现了血液循环[2]。
汉朝时期,中国的冶炼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铸钱的技术也比较成熟,比如三铢钱,五铢钱。绘画工艺独特,如马王堆出土的帛画[13],各种生活用品齐全。比如被称为“汉代魔镜”的铜镜也不断改进,汉代出现了蒸馏酒,使酒品水平达到完美。农业技术大大提高,东汉初期出现了排水灌溉工具。
汉朝皇帝
坦普尔诺。谥号执政时间年份编号
西汉前202-8年
太祖[15]刘邦登基前202年——前195年。
刘小慧皇帝瑛前195-前188。
公刘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84年。
里卡斯[16][17]公元前184-公元前180。
唐太宗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57年。
帝齐156-140。
刘彻,世宗皇帝的孝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6年建元[公元前18年]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
公元前134年至公元前129年
公元前128年-公元前123年
元寿前122年-元寿前117年。
钱116-钱11年。
元丰前110年-元丰前105年。
早期104-早期101年。
公元前100年至公元前97年
开始前96年-开始前93年。
前92年——前89年。
公元前88年至公元前87年
刘弗陵,小昭皇帝,公元前86-74年,公元前86-80年。
元丰前80年-元丰前75年
元平前74年
刘鹤[19]
刘询,中宗唐玄宗,前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