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现代诗歌的流派历史1918—1949。
在早期白话诗派(1917),胡适、陈独秀、钱、刘半农等人从不同角度对新诗进行了理论探讨。2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白话诗八首。1918 5月《新青年》第4卷第1期介绍了胡适、刘半农、沈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亮相”。后来,周作人、康、俞平伯、刘大白、朱自清等人竞相尝试,李大钊、鲁迅、陈独秀也创作了新诗,形成了新诗的五四运动,反映了文学革命的初步成果。由于他们在否定旧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自由化和白话诗方面的努力,以及他们在诗歌风格上的相似性,他们被称为早期白话诗派。代表作品有:《尝试集》(胡适)、《冬夜》(俞平伯)、《教我如何不去想她》(刘半农)、《卖布歌谣》、《天竺来》(刘大白)、《三仙月夜》(沈)、《曹尔谦》、《不要年轻的中国人》、《鸭绿江之东(。代表人物:郭沫若、田汉、程、郑、王、穆、冯乃超(后三者后来汇入现代派诗歌大潮)。郭沫若的《女神》是最著名的作品。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是20世纪20年代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其主要成员朱自清、叶、、俞平伯等随即成立了现代文坛第一个新诗学会——中国新诗学会,并于次年1创办了第一份新诗专刊。文学研究会的诗人,因其以“生命”为中心的诗学价值观,常被称为“生命派”或“生活派”。主要代表作品:诗集《痕迹》(朱自清)、《歌手》、《永恒的真理》(徐玉诺)、《诗集《春水与星辰》(冰心)。“湖畔”诗派1922三月,冯雪峰、应秀仁、潘默华、王静之等人在杭州西湖边组成了湖畔诗社。后来,魏、谢丹儒、娄剑南等加入,形成了湖滨诗派。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对爱情和自然的向往。代表作:《姐姐,你是水》(应秀仁)、《伊之眼》(王静之)、《落花》(冯雪峰)、《月夜》(潘墨花)。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垣等人创立了新格律诗派。起初是一个俱乐部式的团体,后来因为提倡现代格律化处理而成为诗坛颇有影响的团体。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主编《晨报副刊》,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积极倡导现代格律诗,团结了一大批新诗人,如刘、朱湘、饶孟侃、林、余庚宇、齐等。他提出“理性控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主张新诗格律化,主张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代表作:《死水》(闻一多)、《秀贤》(刘·)、《采莲歌》(朱湘)、《永别康桥》(徐志摩)。象征主义诗歌流派象征主义诗歌浪潮于19年80年代兴起于法国。它认为“诗歌不是为了插图,而是值得表现”,表现的题材领域是生、死、病、残、梦、幻、爱、欲,追求的风格是“深沉、隐晦、含蓄”,即“连接意象,企图完成诗歌的使命”。李金发是中国象征主义诗歌流派的开创者。他的代表作《弃妇》。还有王、穆、冯乃超。现代诗派现代诗派是新月派和象征主义派的总汇。其代表人物有:戴望舒、施蛰存、卞、何其芳、李广田、曹、樊草、废名、侯汝华、金克穆、李白峰、、凌俊、路易、吴本兴、辛笛、徐迟、孙玉堂、南星。代表作:《雨巷》、《我用断掌》(戴望舒)、《预言》(何其芳)、《断章》(卞)和《乡愁》(李广田)。其中,卞、何其芳、李广田并称为“汉源三杰”。中国诗社诗派以诗群命名。中国诗歌学会是左翼作家联盟领导的革命诗歌团体。1932年9月在上海成立,发起人有穆、任俊、杨骚、蒲风。2月,1933,社刊《新诗》创刊。“捕捉现实”是它的宗旨。这一派的其他诗人还有王亚平、刘文、关璐、施灵、、、林林、、雷和窦。代表作:《动荡中的故乡》、《六月的火》(蒲风)。七月诗派因《七月》杂志(上海九月创刊,1937)而得名,指活跃在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等杂志和《七月》系列的诗人,主要有陈箓、陆渊、、阿龙、、鲁甸等。代表作品:《为祖国而歌》(胡风)、《我爱这片土地》(艾青)、《为战士》(田野)、《纤夫》(龙)等。晋察冀诗派因地域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 * *产党在山西、察哈尔、河北、热河、辽宁四省交界地区建立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38年底,“抗日文艺工作组”、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生、西北野战服务团先后从延安到达这里。田甜、邵子南、时轮、曼青、房兵等。西战团的1939年6月创办诗歌杂志《诗歌建设》,康达大学学生丹惠1939年3月创办“刘铁社”和诗歌杂志《诗歌战线》。以战场社会和刘铁社会为中心,形成了晋察冀诗歌流派。41年7月3日,晋察冀诗社成立,田任主席,邵子南、魏巍、任执行委员会。成员包括沙可夫、杨朔、房兵、王伟等30人。九叶诗派,20世纪40年代的现代诗歌流派。该学派主要成员有九人(辛笛、陈、唐琦、、穆旦、杜、袁可嘉、、杭月河)。他们形成了一个以现代主义为中心的诗歌流派。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九位诗人的诗集。代表作有《布谷鸟》(辛笛)、《桥上的冬天黄昏》(陈·)、《煤矿工人》(唐琦)、《噩梦》(杭友鹤)、《春天》()。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出现了一批民间叙事诗。有的《王贵与李祥祥》、阮的《漳河与陷阱》、张志敏的《王久的诉苦、死与野女》、《赶场传》、李冰的《赵二乔》。这些诗歌的出现,显示了延安整风后形成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