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

战后的日本经济通常可以分为:1945-1955的战后复兴期,之后是高速发展期,之后是1973的石油危机后的稳定发展期。

战后,日本经济通过占领军实施的经济民主化为其快速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经济民主化是指财阀的解体、农地改革和劳工改革。

另一方面,在工业方面,从1947开始,采取“倾斜生产方式”,集中物力、财力、人力生产煤炭、钢铁。从1948开始,日本经济虽然伴随着通货膨胀,但最终走上了经济复苏的轨道。这一时期被称为“维稳恐慌期”,广大民众被迫储蓄,大量资金流入大企业。但导致中小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社会动荡加剧。此时,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日本因为战争的特殊需要,生产活动突飞猛进,很快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在1951年恢复到战前水平。

1951年9月,和约签订,占领期结束。随后朝鲜战争也告一段落,行业暂时陷入动荡频发的反向衰退。然而,这只是经济过度发展的一个小间隔。

1955之后的10年期间,日本经济的实际平均增长率为8%。在将近1/4世纪的时间里,日本经济持续以世界最高的增长率发展。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55年仍排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七位,而在12年之后排在65442位。

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可以列举如下:

1.战后的民主化改革。

2.企业积极投资。

3.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

4.高储蓄率。

5.积极引进技术。

6.优质教育。

7.军费开支较轻。

8.劳动关系、社会政治稳定等。

诚然,除了上述原因,人们“赶超发达国家”的雄心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