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庙的历史演变

战国时期,楚国左弟子屈原被流放,曾住在汨罗江畔的南阳。于仁山住在当地,公元前278年(楚庆王项二十一年),于夏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楚人入河后,在家乡南阳修建了屈原庙。公元907年,梁太祖封屈原为昭陵侯,昭陵侯祠改名中侯祠。南宋三年(1192),朱镇守潭州,重修潭州,改名汨罗寺。元何志十六年(1279),元世祖封屈原为节庆烈公,庆烈公祠改名为中节庆烈公祠。明朝洪武二年(1369),湘阴县令黄思让重修,寺前建有卓影桥和杜兴亭。嘉靖二十年(1541),知县戴嘉佑将南阳寺拆除,移至玉麦山对岸的河边,改称汨罗寺。清乾隆二十年(1755),寺庙被河水侵蚀。知县陈仲礼将汨罗寺迁至屈原曾经居住过的玉麦山。同治八年(1869),路祥集资重建,改名曲子庙。书法家余少南重新书写历代碑文,在寺中刊行。14年(1925年)在慈溪建汨罗公学(18年改为汨罗中学),与汨罗书院对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曾驻扎在军事神社,烧毁了前进西翼,当地村民立即修复。1953省、县人民政府拨款修缮。1956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双翼楼被拆除,寺内文物及寺内多处古迹周一被毁。1980年,省人民政府再次拨款修缮并对外开放。此后,该寺及寺内多处古迹相继得到修复,寺侧的汨罗书院、汨罗中学遗址上还修建了仿古龙舟陈列室、休息室等附属设施。1988,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区”一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