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是什么时候?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西周灭亡后,诸侯国立从前被废弃的太子伊久为王,史称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前半段诸侯争霸,称为春秋时期。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族联手灭支后,三族分晋,诸侯互相征伐,史称战国。
周平王东移后,其管辖范围大大缩小,成为一个小国。春秋时期有140多个诸侯国。诸侯互相攻讦合并,天子无法承担共主的责任,所以经常找一些有权势的诸侯帮忙。在这种情况下,强大的诸侯篡夺了霸主的地位,中原诸侯打着“尊王抗外”的口号入侵四夷,联合起来自卫。
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发生子带之乱,周襄王不能媾和。他向晋文公求助,文公统治叔带,于是他为伯得到了河内的土地。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襄王为晋文公所迫,在合阳建立土地同盟。
当周王考执政时,国家变得越来越弱,它被分为东周和西周。
周赧王八年(公元前307年),秦国通过东周攻打南朝鲜,周人两边都不敢得罪,进退两难。东周国和西周国位于大国之间,不能协同作战,而是互相攻讦,互相残杀。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西周被秦国所灭。同年,病死,卒于周。七年后,东周也被秦国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