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的起源与发展

人力资本思想的萌芽(古典经济学家对劳动价值的研究)

最早的人力资本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著作。他讨论了著名的《理想国》中教育和培训的经济价值。亚里士多德还认识到教育的经济作用以及在一个国家维持教育以确保公共福利的重要性。但在他们眼里,教育还是消费品,它的经济作用是间接的。

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贵格会是第一个研究人的素质的经济学家。他认为人是构成财富的第一要素,“是人构成了国家财富”。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首先提出并论证了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并提出“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他认为,人的素质不同,工作能力也不同。当然,配第的劳动价值论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讨。

第一个把人力视为资本的经济学家是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肯定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在各种资源中的特殊地位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劳动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判断必然制约着人的劳动能力和水平,而劳动技能的熟练程度只能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高,这需要时间和学费。这可以看作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萌芽。斯密认为,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社会财富或国民财富的增长,而财富增长的源泉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专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为分工越细,人们的劳动效率越高。第二是劳动者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坚持商品价值取决于劳动时间的原则。他还把人类劳动分为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直接劳动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间接劳动是指间接投入到所需生产资料中的物化劳动。它不创造价值,只是把原有价值转移到商品上。李嘉图已经明确指出,机器和自然物不能创造价值,只有人类的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穆勒也继承了斯密的一些思想。穆勒认为技能和知识都是对劳动生产率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他强调,获取能力应该像机器和工具一样,被视为国家财富的一部分。穆勒的创造性论点是:从传统的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的生产性取向出发,指出教育支出会带来更大的国民财富。

尽管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的一些观点遭到了马克思的严厉批评,但他也是提出人力资本思想的经济学家之一。萨伊认为,花在教育和培训上的费用总和叫做“积累资本”。接受过教育和培训的人的报酬不仅包括劳动的一般工资,还包括培训期间支付的资本的利息,因为教育和培训的支出是资本。特别是他关于科学知识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的思想,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划时代的理论贡献。古典经济学大师、19年底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也指出,知识和组织是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强大的生产力。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马歇尔指出知识和组织是独立的生产要素,他认为教育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

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现代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本的研究)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的演讲中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在此之前,费希尔在1906发表的《资本的性质与收益》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并将其纳入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与舒尔茨以及后来的人同时代对人力资本理论做出突出贡献的贝克尔、明塞尔和丹尼森,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力资本进行了论述。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并突破了许多障碍使之成为经济学的一个新分支。舒尔茨还进一步研究了人力资本形成的方式方法,对教育投资回报率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定量研究。因此,舒尔茨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

贝克尔弥补了舒尔茨只分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宏观作用的缺陷,进行了系统的微观分析,研究人力资本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贝克尔学术研究的特点是将看似不相关的现象与经济学联系起来,用经济数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爱德华·丹尼森修正了舒尔茨关于教育对美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论点。他把经济增长的剩余部分分解为规模经济、资源配置和组织管理的改善、知识应用的延迟效应以及资本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等等,从而论证了从1929到1957,教育在美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应该是23%,而不是舒尔茨所说的33%。

雅各布·明塞尔首次将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给出了完整的人力资本收入模型,从而开创了人力资本研究的又一分支。同时,他还研究了在职培训对人力资本形成的贡献。

总之,人力资本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已经形成和发展。将其运用到微观企业层面,特别是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相结合,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解决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的虚拟国家所有权和内部人控制问题,激励企业员工,最终形成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1)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国民收入的增长快于物质资源的增长。

(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素质,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不仅应视为一种消费,也应视为一种投资,其经济效益远远大于物质投资。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的最基本手段,所以人力投资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教育投资问题。显然,生产力三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源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具有不同技术知识水平的人力资源。技术知识水平高的人力产出明显高于技术水平低的人力。

(4)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以人力价格的波动为衡量标志。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增加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增加,发达国家就是最明显的例子。1990年,美国人均社会财富总额约为4265438美元+0,000,其中248000美元为人力资本形式,占人均社会财富总额的59%。其他发达国家,如加拿大、德国、日本,人均人力资本分别为654.38+0.55万美元、365.438+0.5万美元、45.8万美元。在1978-1995期间,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略低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然而,到了20世纪末,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力资本继续保持高增长率,而劳动力增长率明显下降,从1978-1995的2.4%下降到1.0%。据预测,未来20年,劳动力增长率将继续下降。相比之下,人力资本增速虽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增速,成为劳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主要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人力资本积累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将中国庞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关键是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重要途径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把中国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型社会。如果中国能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中,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就有可能使中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使中国的教育和人力资源更加充分,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更加优良,制度更加完善,人民的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更加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