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作为中国古代的办学形式之一,其历史功绩何在?

在长期的发展中,民办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古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在官学制度建立之前,私学教育承担了几乎所有的教育任务,使得中国古代教育从未间断,并有了长足的发展。自秦焚书、秦末战乱、汉初无为以来,民办教育从未间断。古代文化经典和科学知识主要通过私人教育得以保存和传播。参与汉朝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人才,大多也是通过私教培养和锻炼出来的。

第二,民办教育促进了不同学校的发展。到了秦朝,法家之外的学术成果继续得到传播和发展,主要是通过私学。

第三,私塾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很多经验在官学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

第四,民办教育重视学风和诚信的培养和养成。汉代的学风特别注重认真研读经典,力求掌握章句,注重实用性。这种学风在民办教育中尤为突出。私塾教育非常重视士气和节操的培养,尤其是在政治腐败、朝野风气下降的时候,大量诚实坦率的人不愿附和。他们崇尚节操,无形中对抗私塾。许多人不畏权势,不推崇鲁的地位,不惜过清正廉明的生活,带动或影响了一代文人。这也是私塾教育的一个重要优良传统,在后来的书院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