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徐州屠城时是冲动还是深思熟虑?
曹操的父亲是怎么死的?史书上有两个版本。
第一种说法是陶谦亲自下令杀人;
第二种说法是陶谦的下属擅自杀了他;
主流观点更认可第二种说法。曹操的父亲经过徐州。陶谦想取悦曹操,所以他派人护送他的父亲。结果他好心办了坏事。陶谦派来的护卫在路上觊觎曹操父亲的财物,杀死了曹操的父亲。
曹操的父亲是怎么死的?事实上,这并不重要,因为即使没有它,曹操也会找到借口击败陶谦。
从相关的历史记载中可以知道,同样的基本事实,会有不同的细节描述,根据不同的细节,我们的结论也是截然相反的。
曹操父亲死于徐州,这是客观的历史事实。而源于客观历史事实的详细描述,在不同的利益群体中往往是不一样的。具体是怎么回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虽然曹操最终掌控了话语权,成为了大魏国的太祖武帝,但曹操的所作所为更像是传统历史上的叛逆者和小偷。所以历史上写曹操父亲被杀,都是有意无意地强调:这是陶谦做坏事的善举。曹操生陶谦的气,这一事实证明曹操毫无理性可言。事实上,历史的真相可能没有这么简单。
陶谦故意派人去杀曹操的父亲,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因为两大利益集团百家争鸣,你老是盯着对方的家人打打杀杀,被人鄙视。更重要的是,以陶谦的实力和对徐州的控制,他应该没有胆量做这样的事情。因为弱势一方通常是不敢做这种明显不合理的事情的。此外,即使陶谦想做这样的事情,他的下属和合作者也会劝阻他。因为这样做,除了激怒曹操,还有其他价值吗?
陶谦派人护送曹操的父亲过境,护送者一时冲动为了财物杀死了曹操的父亲。这种可能性也很低。
既然陶谦亲自派人来执行这项任务,陶谦肯定会派一个非常可靠的嫡系来负责。而一个处于徐州权力核心的人,估计也不会为了贪图一些财物而做出这样的事情。起初,以陶谦为代表的徐州实力派就是因为这样一件事被得罪死的。关键是,经过这一番折腾,曹操成了死敌。以后世界虽大,这客串山贼哪里有容身之地?
比较合理的真相应该是这样的:曹操和徐州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之前也有过一系列的冲突。当陶谦得知曹操的父亲要过境时,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善意或恶意,所以他并不知道。在这种背景下,徐州一个或几个强大的派系决定要杀曹操的父亲。因为,一般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决定,必然会得罪徐州部和曹操。但在特殊的背景下,可能只会得罪曹操和陶谦,却未必会得罪徐州的实力派。
传统上认为曹操之所以对徐州进行毁灭性打击,是因为他想泄愤。其实这只是一个误解。
因为作为兖州代表,乱世出尽人皆知的英雄曹操绝不会如此动情。如果相关行为会对曹操的霸业造成伤害,曹操一定会告诉自己,冲动是魔鬼。比如张绣杀了曹操的长子侄子兼侍卫,这就比杀父要深刻得多了吧?然而,在张绣向曹操投降后,他受到了优待,曹操甚至对过去只字不提。
冷酷无情是乱世枭雄成功的必要因素。为什么?因为乱世的博弈关系到无数人的命运和前途。
在利益的争夺中,如果当局认为他一个亲人的生死比几十万人的命运和前途更重要,那肯定会引起极大的非议。每当他决定为了一个亲人去屠戮的时候,肯定会有无数人用各种方式劝他:以大局为重!
具体来说,如果曹操杀了他的父亲,就可以结束天下大乱。曹操和他的部下可以更快的取得正果。你觉得曹操会选择杀父吗?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曹操不愿意杀父,他和他的部下都会成为历史上的失败者。你觉得曹操会选择杀父吗?
面对这种情况,即使曹操犹豫不决;他的弟弟们也会用各种方式劝他不要犯心软的错误。更何况他可能亲自照顾曹操的父亲。
曹操之所以敢在徐州大开杀戒,正如我们昨天所说:徐州势力太大,派系太多。
徐州实力派可以容忍外人名义上领导徐州,但绝不会允许外人实际控制徐州,所以绝不会欢迎曹操进入徐州。曹操要想进徐州,就必须彻底清理徐州本土势力。
曹操父亲的死给了曹操一个绝佳的机会和合理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