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粮站

?在我家乡村的西边,省道的东边,有一个县粮食局直属的国有粮库。靠近马路的粮库一侧开着一扇大门,另外三面是仓库,整齐的石头,灰色的瓦顶。黑漆漆的大门上写着数字,后面的窗户小而高,玻璃上贴着木板,只有通风的时候才会打开,平时紧闭着。粮库很高,与低矮的村民住宅相比,显得非常豪华高大。地势较高,从远处看非常显眼。大门是两扇铁门,其中一扇有供人离开的小门,两边是两根水泥柱子,上面写着“繁荣经济,保证供应”。这种风格符合当时事业单位的特点。

?这个粮库是村民参观最多的地方。交公粮的时候,别的村都要走十几里路,推着独轮车载着公粮,我们村的人却不用着急。等别的村交完款,我们村就不慌不忙地把他们推进粮库。一年一度的夏粮收储,是粮库最热闹的时候。从粮库门口到马路边,会排起几百米的长队。

粮库就在我们村,我们村享受了很多福利和便利。除了交公粮方便之外,收公粮时还要临时招人帮忙,于是请来了我父亲记账,年轻力壮的劳力可以把交来的公粮入库,等到满了,再进一步晒干,然后打包带走。

?粮库的广场用水泥硬化,平整。在农村还没有水泥地面的八十年代,这里是普通人晒食物的绝佳场所。小麦季节经常下雨。雨停后,村民们会早早赶到粮站广场抢占阵地,晾晒湿麦。

?除了夏粮收粮,粮站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闲置的。除了晒麦子,凡是种棉花、小米、高粱,或者被雨水打湿的瓜干,都会来这里晒。粮站的存在给村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所谓公粮,这里我们只收小麦这一种粮食,粮站不收红薯。我们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吃干红薯,吃白面馒头或蛋糕只发生在春节假期或有红白喜事或盖房子的时候。于是,吃国库的白面馒头成了大家的追求。没有机会的时候,他们就以粮库的工作人员为榜样教育孩子。“你看他们多好,一年就那么忙几天,还吃白面,吃国库粮,好好学习,考个中专。不要像我父母一样受苦。”

?后来有了新政策,公粮可以换成现金,农民越来越好,生活中吃白面的比例稳步上升,交公粮越来越容易。中央取消农业税后,粮库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功能,逐渐衰落。

后来家家户户都有了平房,房顶是水泥的,或者院子硬化了,就不用去粮库干粮什么的了。后来人们去了院子,后来卖给个人,成了买废品的地方。曾经辉煌的粮库也成为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