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17——18世纪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7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兴起的阶段。

经济上,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欧洲西北部的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种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级阶段——工场手工业的兴起。海上贸易开始密集。

(1)17世纪,英国赢得了海上贸易和殖民霸权。当时,世界贸易分为两大贸易圈:太平洋和大西洋。太平洋贸易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洲,欧洲明显偏好进口,进口商品种类越来越受欢迎。拥有美洲殖民地的广阔市场在更大程度上为英国工场手工业和对外贸易的多样化提供了条件。17世纪中叶,大西洋贸易圈发展成为“非洲-欧亚”贸易和世界经济分工的重要附属部分。人口贸易和殖民贸易不仅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资本积累,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以贸易为主要内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这是工业革命得以持久的动力。“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打开了首都。

(2)农业革命,15年底羊毛业的发展直接推动了16世纪英国的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公地和土地成为第一批被侵蚀的对象,大佃农制逐渐统治了英国农村。农业劳动力的释放和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应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消费品和原材料,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国内市场。

(3)欧洲大陆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法国的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更早在欧洲发家,是借助于从地中海到北欧的过境贸易中产生的大量商业资本的增加,而不是像英国那样植根于本国的商品生产的增长。大量生产之外的商业资本出现得更早、更过剩,导致了法国庄园经济的提前解体和庄园农奴与土地的提前分离。商业资本的增长进一步加速了劳动力和土地生产资料的分离。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工业过于脆弱,无法吸收生产领域之外的大量货币资本和劳动力,于是这些剩余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成为社会动荡的源头。

政治方面

新海道开通后,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有利地位,贸易发达,促进了英国工场手工业特别是毛纺业(羊毛加工业:当时英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对羊毛的需求大增,产生了圈地运动(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村的扩张, 变地主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劳动力、原料和市场)都铎王朝时期,推行重商主义,对外争夺海上霸权。 英国出现了清教运动。由于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新议会的召开:资产阶级提出政治诉求)、内战、共和国的建立、护国制度、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说明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却是曲折的,1688。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标志着现代世界历史的开始。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终于在工业革命之后)。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也为欧洲文化复兴和启蒙运动提供了可能。欧洲资本主义处于萌芽阶段,资产阶级正在形成。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要求从思想上打破教会的神学观,改变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