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城市历史
-南通与当时国内外城市现代化的比较1980年代中期,我在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城市规划”主项时,对“南通”在中国近代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作了如下论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也出现了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建立一个生活环境的乌托邦。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是一个“国土规划”和区域城市发展规划的宏大纲领。在实践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通的城市规划建设。1895-1925在中国实业家张謇的推动下,南通开辟新的工业区和港区,发展现代工业和航运,建立多核城市体系,在老城区修建商场、学校、博物馆和道路,进行现代市政建设。2002年8月,我来到南通进行第一次调查。在会见罗一民市长时,我提出了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座城市的初步推断。这只是基于我当时有限的历史知识做出的“大胆假设”,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仔细求证”。感谢南通市规划局、文化局、博物馆、张謇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同志们陆续给我提供了很多资料和指正,后来张謇先生的孙子张先生又给了我一些珍贵的书籍。我一直在继续学习,“验证”的工作还在继续。我目前的基本认识是:2.1南通与同时期的西部城市相比。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一些“工业慈善家”开始出现,试图改善工人的生活。例如,在1816年,罗伯特·欧文成立了一个合作社。1824年,何和他的四个儿子及部分弟子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从事建立新“新和谐”的实验,后来彻底失败;1815年,英国资本家泰特斯·索尔特建造索尔泰尔,1853年开工,1861年完工。西方城市规划者称之为“慈善家的住房建设”。阳光港建于1887,旨在改善环境,改善工人生活。这些活动接近或早于张謇的时代。据此,张謇还创办了一些慈善和社会公益事业,主要有:1906、1912、南通养老院、1913、南通医院(后期有部分免费治疗)、196554在这方面,张謇是有理想、有实践、有成绩的。如果把张謇(1853~1926)和几乎同时期的现代城市规划先驱e·霍华德(1850~1928)进行比较,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现代城市史上的人物,都致力于城市。霍经营“花园城市”,探索社会改革之路;张謇经营南通,进行了一系列的城市建设,探索地方自治的途径,“为中国不能自治的耻辱建立一个新世界的雏形”。然而,他们有不同的背景;从西方城市建设来看,工业革命以来,大规模生产兴起,人口和资本向城市聚集,但居住环境质量下降。霍等人试图找到一条全面规划和设计未来城市理想发展的道路。霍写过一本书叫《明天——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1902重印时改名为《明日花园城》)。后来,有批评家在他的书中谈到“社会城市”:“长期住在贫民窟的人有房子,失业者有工作,没有土地的人有房子,被压抑了很久的能量有了释放的机会。所有这些情况在各地都出现了,现有城市的重建才真正开始,重在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技术途径。”城市问题最早出现在英国,英国和西欧也率先探索现代城市建设。1909年英国有一部《住宅、城镇规划法》,说明城市建设的规划理念和技术有一定基础。张謇经营的南通与西欧所谓的“公司小镇”和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相比,应该属于不同的历史阶段。正是在科技落后西方一百多年的中国,在20世纪初寻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始了城市建设的探索。在思想和历史条件都远远落后于西方的情况下,张謇建设的南通在时间上与霍华德经营的新城市(莱奇沃斯和韦尔温)相似,在内容和规模上可以分庭抗礼,这是一个奇迹!试论张謇的城市地域思想与加迪兹(P.Geddes,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