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的工字堂有什么历史?

清华风光中的“工字厅”

工字堂是清华校园的主体建筑。从空中俯瞰,前后大殿由一条短廊相连,恰似“我”字,故名。

它有四个宫殿和三个庭院,看起来像一个四合院。里面游廊迂回,曲径通幽,庭院环绕,景色非凡。

大门扉页上镌刻着“清华校园”四个字,是清咸丰二年皇帝题写的。

清华成立后,这座曾经的王宓别墅成为学校文化、娱乐和交流的场所。东厅长期用作音乐室,西厅是教师的报纸阅览室。

这里曾是20世纪30年代计算机系的办公室。正是在这些平凡的房子里,诞生了中国近代史上两位举世闻名的数学家和华。

1965438+2009年6月2日,各校学生领导聚集在工字厅开会,决定举办更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这场著名的“六·三”运动也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转折点。

这张照片是在工字厅的草坪上拍的,中间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

当时工字堂的小院落多为教师宿舍。一时间名师云集,人才辈出。

据《清华周刊》报道,中国科学院每个月都会在工字堂举行茶话会,讨论知识,联络感情。四位导师曾经参加过这里学生的毕业典礼,或者讨论时局,思前想后,忧今。

1949后,工字厅成为历届校长和学校各大机关的办公场所。

这块“为人民服务”的牌匾是由1953毛泽东主席亲笔书写的。挂在前厅的门楣上,它和庭前的玉兰一起,以其古朴的风韵,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校长、学术大师和达官贵人,也似乎在诉说着这里硝烟弥漫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