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谁知道道氏的历史迁徙?

从姓氏传播和流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迁徙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中国的许多姓氏以中原为中心进行传播和扩散,中原包括河南省、河北、山东、安徽、山西的部分地区。姓氏发展的这一特点是由姓氏的起源决定的。历史上中国很多姓氏都起源于这个地区。根据相关数据;仅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就约占中国姓氏的1/5。其次,在历代士绅的迁徙过程中,次数最多、人口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南迁。换句话说,今天中国南方的姓氏,大多是北方士绅大规模南迁造成的。北方士绅大规模南迁,有地理环境、历史等诸多原因。大规模南迁的直接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北方很多少数民族继续南下中原。就姓氏迁徙本身而言,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第一,国家强制移民。为了加强所辖地区的经济发展,或者消灭各地的叛乱势力,维护现王朝的统治,历代统治阶级都强行组织移民,尤其是在王朝初期。史料中记载的例子也很多。比如战国时秦灭巴蜀后,在那里设蜀郡,把关中数千人强行迁到蜀郡开垦土地,发展生产。到了汉朝,统治者已经有组织的移民。“关东贫民迁徙至陇西、岱北、西河、尚军、会稽,人口72.5万”(汉书?6?1武帝纪”)。关东指潼关或函谷关以东;陇西,县辖临洮南、甘肃;代北,大致相当于山西的樊氏、五台、原平、代县和河北的淮安、蔚县以北的地区;西河,郡辖今内蒙古东胜县;尚军,县辖陕西榆林东部和南部;会稽,郡辖今江苏省苏州市。而且在汉初,汉高祖刘邦为了消灭各地的旧贵族和强大势力,维护汉朝的统治,采纳了娄敬(后赐姓刘)的建议,将六国贵族和关东贵族的后裔迁到关中,置于中央政府的监管之下,约有20万人。

二是因为驻军而异地定居。历代统治者在周边地区调用了大量边防军。这些由统治者直接派遣的官兵与当地妇女结婚组成小家庭,定居下来。比如秦朝留在长城或者岭南的,汉朝留在西域的,唐朝留在福建(今福建)的,都属于这种情况。

第三,因官职调动,或因在某朝为官,或因建立朝代或割据政权而迁居他地。因为官职的迁移,多是一个家族的迁移,而且往往因为几代人在异地做官,他们的后代家族不仅仅是达官显贵,还会在异地形成很多贵族家庭。这不仅是历代姓氏家族郡望形成的主要原因,也是姓氏迁徙中最常见的现象。同时也是寻找姓氏家族脉络的重要途径。因为在某个朝代做官而迁徙是最常见的现象。我们知道,中国的朝代更迭相当频繁,自然朝代的都城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因为在某个朝代做官而迁入其都城或辖区的人数也是非常多的,而且迁入的人大多来自大家族。

第四,皇室之乱和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归属引起的各地连年战乱,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迫使成千上万的家庭为了生存而背井离乡,迁徙到其他地方。这也是姓氏家族迁徙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魏晋、唐五代、金元三个不同时期,即我国历史上有三次大的民族迁徙。其迁徙方向主要是中国南方,其人口之多、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是其他时代或其他原因所无法比拟的。其具体事例如下:汉末“董卓之乱”引发大量士绅迁徙到今天的江浙、四川、广东等地;西晋末“八王之乱”后,由匈奴贵族刘渊、刘聪发起的“永嘉之乱”,使中原士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南迁,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迁徙。

我国许多家庭大量迁往福建、安徽、浙江、江西、江苏、湖北等省。唐初至五代,中原士族主要南迁三次,一次在初唐,一次在“安史之乱”后,一次在唐末。其中,后两次影响最大。

第五,因为避免仇恨而留在异地。仇人往往因为迁居异地而改姓,这构成了姓氏起源的一个方面,也为一个姓氏家族的异地繁衍增添了新的血液。在封建时代,这种情况也很普遍,所以这种为了躲避仇恨而迁居异地的现象所导致的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迁徙是不可忽视的。比如东汉时期,有一个与人结仇的聂泰。为了逃避敌人的追杀,他改姓张,隐居在雁门马邑(今山西省朔县)。他的后人张辽是三国时期曹魏的一位将军,被封为晋阳侯。

第六,他们搬家是因为孙辈的兴旺和自然灾害。这也是历代家族姓氏迁徙异地的普遍现象。以俞氏为例,其俞氏族谱中有这样的记载:“民富国强,地狭人多,难以共居。”祖籍迁至白沟河(今河南省卢龙县),国墙祖籍为王顺天(今北京),太祖祖居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此外,由于历代的战争和自然灾害,外迁的少数民族...并在外地定居,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