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归根结底,主要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正如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文化创造都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难免有弱点和不足,我们的祖先在古代社会创造的传统文化,虽然辉煌,但也有许多封建、宗法、专制、保守的因素,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第一,重男轻女因素的负面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协调,这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在中国古代,家庭始终保持着宗法制度的特征,以长子继承权为中轴,父母拥有专制特权。这种家长式独裁的模式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基础。封建国家是一个扩大的家庭,君主是一个扩大的专制家长。儒家为此设计了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后来又提出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规定做大臣、儿子、妻子的,必须绝对服从君主、父亲、丈夫。因此,整个封建社会不仅仅是以家庭为中心,还紧密地覆盖着一个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等级观念为特征的封建伦理网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家长式作风、等级观念和独裁统治,与现代人人平等的民主理念和制度格格不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民主意识和民主氛围的形成。因此,有必要将传统文化民主化和合法化。
第二,非理性因素的负面影响。虽然中国在古代取得了科技成就,包括四大发明,但历代封建统治者实际上都把科技视为小技、奇技,认为“小人能为”,君子不屑为之。由于封建统治者轻视科学技术和科技人员的价值,大多数学者都把精力放在阅读经典上,使得科技发展失去了内在的驱动力。同时,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强调直觉和经验,忽视抽象思维和理论创造,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内容带有“迷信”的色彩,长期以来蒙昧了广大民众,毒害了他们的心灵。这些反科学的因素不利于我们科学精神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也不利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理性的、科学的、技术的改造。
第三,保守因素的负面影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虽然总有强调变革进取的思想火花,但古人的整体世界观信奉“天不变,道不变”的宇宙观。尊重过去,珍惜现在,是整个古代社会的普遍心态。尊古轻今,往往表现出对传统的盲目尊重,轻于创新。所以,在中国古代,“一个还是习惯了”被视为一种美德,而“规范创新”往往被斥为“离经叛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反进步因素,造成了民众的因循守旧、自满自大、盲目排外。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感叹“人心不古”,其实是以“古”作为评价道德水平的标准。尊古轻今的取向会阻碍我们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形成,也不利于我们竞争观念和开放意识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以创造的精神、开拓的勇气、竞争的观念和开放的意识来重新诠释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落后的、消极的观念和社会心理,根源于中国封闭的小农经济、宗法制度、专制官僚和家庭本位的生活方式。尽管当今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方式与古代社会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传统是一种巨大的惯性力量,其负面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除。对此,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警惕和避免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总之,很多传统文化是精华和糟粕同体,要辩证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