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
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历史,或简称为历史,是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为的系统记录、解释和研究。历史可以为现代人提供对过去的认识,作为未来行动的参考,它与伦理、哲学、艺术一道,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层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也简称为“史学”或“史学”。属于历史或与历史密切相关的学科包括年代学、编纂学、系谱学、古代文献学、计量经济学史、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看历史。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被称为历史学家,或简称为“历史学家”。在中国古代,他们被称为史家。记载历史的书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大致可分为官方修订和民间出版两类。广义的“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与人类社会有关。在哲学上,这个意义上的历史被称为历史本体论,比如宇宙的历史,地球的历史,鸟类的历史等等。狭义的历史必须以文字记载为基础,即文字出现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才叫做史前史。与人类社会有关的历史也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则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只研究前者,即社会史。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整的国家,对历史的记载不仅悠久,而且准确详尽。中国的历史从传说中的黄帝至今已有5000多年,史书记载从西周元年(841年前)开始精确到年,从路引年(722年前)开始精确到月、日。中国的史记(史书)也分为不同的体裁,如编年体、传记体、编年体等。与西方文明中历史学不占主流地位相反,中国将“历史学”列为“经、史、子、纪”四大基础学科之一(小兰等,《四库全书》)。魁奈说:“历史是中国人以空前的热情研究的一门学科。没有一个国家把自己的编年史写得这么仔细,没有一个国家把自己的史书保存得这么仔细。”在原始社会,人类通过结绳记事、口头交流等方式记录历史,比如中国的古代传说,如“黄帝战蚩尤”、“女神补天”、“大禹治水”。国家出现后,开始有“巫女”掌管祭祀。他们还承担了记录时事、起草公文、掌管文献的工作,可以说是最早的史学家。这时才出现了独立的历史学家,专门记录历史事件。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史书《尚书》,是历代政治文献的汇编,没有具体的史籍体裁。从西周元年(841年前)开始,中国就有了按年记载的编年史,此后就有了连续的历史记载,几乎每年都有历史可查。这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学家,如孔子(编《春秋》)、左丘明(写《左传》)等,注重人类的社会活动,从而使历史基本上不受神学和宗教的影响。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写了《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体裁。史书记载的规模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空前的。后来东汉编修《韩曙》,继续发展了《史记》的体例,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两部史学著作奠定了中国古典史学的基础。后世史家利用《史记》、《汉书》等体裁,将各个朝代的历史编成书籍,形成了《二十四史》。除了断代史,唐宋时期中国还有通史,如唐末杜佑的《通典》,宋代司马光的《资同治鉴》。其中,《子同治鉴》是一部记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编年体通史,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我们学历史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前车之鉴,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