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的发展概况

随着城市车辆密度越来越大,自动变速器逐渐成为汽车的必备装备,而不仅仅是豪华的象征。因为是自动挡,不用频繁踩踏板就能轻松变速。

现在,几乎所有的现代汽车制造商都生产配备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原因之一是自动变速器可以帮助发动机减少环境污染。自动变速器可以达到最佳速比,即使发动机低速运转,也能保证车辆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正常行驶,降低油耗,控制污染。

1908年,福特T型车首次采用了两种速比的自动变速器。其结构是采用多组齿轮,分为中心齿轮和外围齿轮,最外面的齿轮是一个轮子。随着中央齿轮从发动机引入的扭矩不同,齿轮组相机动作,从而获得不同的转速,包括倒档的反转。

自那以后,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原理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材料技术的进步和润滑油性能的提高,使得这种变速器的速比更加丰富。ZF公司在1999年推出了第一台六速比变速器。同时,随着液压控制技术的发展,驾驶员可以通过制动踏板直接改变速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生产了三种速比的自动变速器。只要将变速杆推到D位置,就可以通过油门踏板随意改变速度。涡轮变矩器取代了传统的离合器。无论何时踩下或抬起制动踏板,液压泵都会干预速度变化。这个简单的系统加上了来回的“Kickdown”,使得性能更加完美。后来有人发明了电涡流转换器的锁止机构,消除了加速时打滑的感觉,从而大大降低了油耗。

车轮转动的自动挡有一个缺点,就是起步加速时,会让人感觉车轮在打滑,所以驾驶员会猛踩油门,但速度并没有马上提高。目前,一些制造商,如日产和菲亚特,已经转向电子设备,试图消除这一缺点。日产Primera的6速变速器和菲亚特Punto的7速变速器就是这种努力的结果。司机根本不用拉手柄就能轻松改变速度。

自动挡虽然不断进化进步,但总有缺点,就是车速的响应和踏板的动作总有一定的差距,在驾驶中缺乏直观的印象。1969出现的电子控制系统和1982出现的数字技术改善了这一点。

随着发动机喷油和点火装置的不断改进,自动变速器也有了新花样,比如设置“运动”或“雪地驾驶”等不同的控制模式,有的仪表盘上有一个印有字母S的按钮,加速时可以变得特别快;或者印有雪花图案代表雪地行驶的按钮,可以避免起步时打滑。更重要的是,新一代“随机应变”变速器还能适应驾驶者的不同习惯并做出相应反应,让驾驶更加得心应手。

近年来,保时捷公司发明了一种“手动/自动变速器”,允许驾驶员借助一套复杂的电子设备在自动和手动变速器之间进行选择。比如在市区开车,因为需要经常变速,所以用自动挡非常方便;一旦来到高速公路或者其他空旷的地方,可以关闭自动变速器的功能,用手控制,享受驾驶中的各种乐趣。这逐渐成为高档车的一个特点。

自动变速器智能化,普及到大众化的汽车,都是拜法国人所赐。1997标致206和雷诺Clio率先采用了最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和被称为“fuzzylogie”的原理,即“模糊逻辑”。这样的汽车可以根据驾驶者的气质、路况、车身的负载甚至周围的环境,从九个程序中选择最合适的功能,实现智能驾驶,充分发挥车辆的性能,降低油耗,保证安全。

自动变速器的发展,让汽车仿佛拥有了人类的智慧,甚至比人更善于思考。根据外部路面的变化,通过计算代替人做出准确智能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