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多热?

史上最热的夏天气温有多高?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古气候研究室主任、气候变化研究首席专家张德尔的研究换算,1743的7月20日至25日气温值均高于40℃。

其中7月25日的气温最高,达到了惊人的44.4℃。

这一极端高温纪录至今无人超越。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和公元1999年夏季,华北地区出现过两次极端高温记录,分别为42.6℃和42.2℃,低旱八年为2℃。

据统计,在公元1911年前的1000年期间,中国历史上出现过19次典型的“酷暑”。

遇到这种极端高温天气怎么办?宋人解释紫衣的选择是“北国一枕黑香,听松风混水”,这是古人“对抗高温”的一种态度。

当然,法院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虽然没有高温预警机制,但政府会让民众少出门少干活,给受灾民众补贴,帮助他们度过夏天。

如《宋史·真宗纪二》中记载,宋敬德四年(公元1007年)“六月,暑满,北京劳动节班减半”。

用今天的话来说,赵恒皇帝亲自下令,在京民工的每日工作量将减少一半。

“热灾”发生时,一些朝代还开展慈善救济活动。

如唐贞元十四年,朝廷“赐太仓粟赈贷”;历史上最热的乾隆八年夏天,乾隆皇帝下令有关官员采取抢救措施,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和城门发放药品,减少中暑死亡。

此外,在过去,迷信认为极端天气是众神对地球上君主的警告和惩罚。

所以有些皇帝会检讨自己的施政失误。

一种是惩罚自己,减少饮食,叫做“减肥法”。

如北魏郑光三年(公元522年)六月大旱,《舒威天香志》记载当时的皇帝徐苑(孝明皇帝)“减饭”。

二是“忧狱”,即对狱中犯人进行审查,纠正冤假错案。

《新唐书·高宗纪》记载,李治二年(公元667年)七月,天气酷热,大旱。除了“减饭”,李治还“遣使忧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