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培养“理解池”
?去年,我在一本书上听到樊登说过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理解之池”。
?他说,如果你读了一本书,发现你看不懂,你读不下去有两个原因。
一种是你现在不懂,这很自然。就让它去吧。缘分未到也没关系。不要勉强自己。
?另一方面,可能你积累的理解池还不够大。
?如果我们没有水池,消化不了这些东西,你会发现你什么也读不了。
?如果你的理解池越来越大,你会读得更快更容易,书也会更有可读性,更透明。
?最近对此的感受越来越强烈。
?上周在《逻辑思维》上看了罗胖讲的赫鲁晓夫在苏联会议上痛骂斯大林的故事。
?当赫鲁晓夫在会上激情演讲,列举斯大林的“黑历史”时,下面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既然你那么反对斯大林,那么斯大林活着的时候,你是怎么同意他做的每一个决定的?”
赫鲁晓夫看完这张纸条后,脸色铁青,双手颤抖着向大家挥舞着这张纸条,大声咆哮道:“谁写的这张纸条?”下面一片寂静,谁也不承认。
赫鲁晓夫又提高了声音,重复道:“这是谁写的?”还是没有答案。
?赫鲁晓夫终于拍着桌子吼道:“谁干的?”观众保持沉默。
?最后赫鲁晓夫变了脸色,苦笑着摇了摇头:“现在你明白我当时为什么不反对了吧?”因为现在的你和当时的我一样!"
看完这本书,我读了《邓小平的岁月》。巧的是,我又看到了赫鲁晓夫的名字。
那段是关于邓爷爷接受外媒记者采访的。
女记者抛出了一连串尖锐的问题。在谈到“四人帮”,问到对毛主席的评价时,邓爷爷说:“我们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
?一瞬间,脑子里好像有了感应。这个回答太巧妙了。就是在义正言辞的告诉外媒,我们对毛主席的评价一定要实事求是!
?这本书让我热血沸腾!
?似乎没有我们读不完的书,也没有我们读不完的书。
?樊登老师是对的。当你的理解池越来越大的时候,你为什么要担心不懂或者读得不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