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或什么改变了中国的形象?
我们知道,从司马迁开创纪传体通史开始,中国的历史就有了明显的帝王特征,这部历史就是一部写帝王将相的历史。中国的历史书存在巨大的疑问。刻意的妖魔化和神化无处不在。总觉得看我的王朝写给我的王朝的历史不是特别放心。在这种情况下,我感觉西方人写的历史书会比较中性,很多观点能让人眼前一亮。看看西方那些中国历史见证人是如何记录和评价中国的,很有意思,有助于我们回到过去,哪怕只是更清晰地想象古代。伟大国家的条件之一,就是既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又能保持这种吸引力。中国已经清楚地展示了这种能力。几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吸引力从未完全消失。凯尔波罗所写的13世纪,统治这个传奇国度的是可汗。在哥伦布心中,可汗一直是中国的统治者。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被称为大汗之地。本书中对中国的观察来自各种渠道,包括外交官的报告、诗歌、戏剧、家书、哲学论文甚至小说。涵盖了从1253到1985的700多年,西方世界第一部讨论中国的书是凯尔·波罗的《宇宙》,又名《马可·波罗游记》,是1298年一个叫前鲁斯蒂谦的人在狱中或软禁时口述的。主要回忆一下凯尔波罗在1275-1292期间在中国生活和为忽必烈工作的经历。但是这本书有很多疑点。首先,这本书有80多种手稿,但没有原稿。马可波罗的书中记载了他的父亲、叔叔以及他帮助忽必烈攻克襄阳城(郭敬寿镇守的那座)的经历。襄阳城破于1273。Polo不可能在1274之前去中国。波罗似乎不认识任何中国人,从来没有提到过茶或书法,从来没有评论过女人的缠足,也没有谈到过长城。但他记载了以煤为燃料,也谈到了北京青楼区的规模和功能。总之,书中的内容荒诞而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