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红军在贵州活动的深远影响:

1.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中央红军在贵州长征期间,在毛泽东等人的指挥下,仅用四个月时间,就瓦解了贵州军队,削弱了国民党中央军,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宣告了国民党蒋介石“围剿”的失败。

此外,红二方面军、红六方面军长征在贵州进行的乌蒙山长途迂回战役,也创造了长征中摆脱强敌、机动歼敌的又一成功范例。

2.播下革命的火种。

中央红军在贵州长征期间,中央批准在遵义成立中央贵州省工作委员会,先后建立了遵义、湄潭、桐梓等县级政权组织和50多个区、乡苏维埃政权组织。

成立了一批红军游击队和区乡革命武装。建立了红军之友、遵义红色工会、桐梓县农民委员会等40多个革命群众组织。

红二、红六军团在贵州长征期间,建立了川滇黔省委和川滇黔革命委员会,建立了毕节中心县委员会、8个区级苏维埃临时政权和95个农村苏维埃政权,组建了100多个游击队。

3.传播革命思想。

中央红军占领遵义期间,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在群众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总政治部还制定下发了《关于瓦解贵州白军的指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给中央军和贵州军兄弟的信》、《总政治部关于进入遵义城的命令》,揭露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本质,规定了红军指战员必须严格遵守的纪律。

红军在贵州长征期间,也通过口号和歌谣传播革命思想。“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红军绝对保护工农利益”等口号随处可见。

红军长征对贵州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长期的。

扩展数据:

红军长征在贵州的主要历程;

1934年7月,为动员和牵制敌人,减轻国民党军队对中央根据地的压力,配合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分两路北上和西进。红六军团作为中央主力红军的战略先遣队,奉命西进,拉开了长征的序幕。

1.红六军团向西挺进贵州。

遵照中共中央、中国中央军委的命令,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9000余人告别湘赣革命根据地,突围西征。9月20日,进入贵州省黎平县。10年10月24日,黄木与红一军团(后为红一军团)在印江会师成功,会师时仅剩3300余人。

在西征近80天的历程中,红六军团连续行军,穿越敌占区5000多公里,战胜了湘、粤、桂、黔四省敌军的围攻和无数艰难险阻,圆满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战略任务。

2.中央红军长征在贵州

1934 6月中旬10,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意识到红军转移的路线和意图,蒋介石调集了5倍于红军的兵力,在去湘西的路上设下了一个大“口袋”。在这紧要关头,毛泽东提议中央红军放弃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转移到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去开辟新的根据地。

1934 12 12中央首长在湖南通道召开紧急会议。经过激烈辩论,会议决定暂时转移到贵州。65438+2月14红军攻占贵州黎平。

中央红军在贵州活动了4个多月,途经黎平、遵义、安顺、毕节、盘县等40多个县(市)。贵州是中央红军长征经过的11省份之一,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最广,重大事件最多。

特别是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中央政治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中央红军先后取得了渡江、娄山关战斗、四渡赤水等战役和战斗的胜利,摆脱了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跳出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取得了战略主动。

3.红二、红六军团的长征是在贵州

1935 119年10月红二、红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刘加平等地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初,对贵州石阡、镇远、黄平进行战略转移。红二方面军、红六方面军在贵州转战三个月,创建了黔西北革命根据地,开展了乌蒙山回转战役,召开了对红军三大主力胜利具有重要意义的盘县会议,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网-红军在贵州的长征及其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