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圣贤写的《易经》玄机在哪里?为什么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还是无法理解?
易经的创始人是伏羲,先天八卦的创造者。后天演八卦的是中生吉昌。所谓文王解读后天八卦,即周易。在《周易》形成之前,有两个版本来解读八卦。一个是炎帝的《一连山》,一个是黄帝的《一归藏》,但都失传了。迄今为止,归藏义的踪迹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和《道德经》。而《连》只能从历代人民的口耳相传和口头教导中去挖掘和整理。
伏羲之后的《易经》三个版本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连》以卜筮开篇,讲的是“验真”的人文精神,引出了女神补天、追日、移山、精卫填海等中国人百折不挠的神话。《归藏易》从坤卦开始,坤卦讲的是守正中,善如水,有德。包容、谦让、隐忍、善良、和谐、和而不同、和谐共生、和谐共荣。什么都不做,不争论。丈夫什么都不做,但什么都可以做。不争,不争就是争。易经从占卜开始,说风起于青绿之间,天健,君子自强不息。谈天理、公平、正义。
这本书写的内容,已经是几百万年前甚至一年前人类智慧高度结晶形成的一种科学决策水平的体现,以至于现在的人都无法理解。我觉得这个标准还是不一样的。看不懂的人肯定占绝大多数,但真正专注于读《易经》的人又有多少呢?
这本书包含的内容是我们的祖先一直在寻找的。它的核心是复杂事物的本质来源,以至于有人认为它包含了一些无法探究的迷信思想。但是之前为什么不把这种所谓的迷信想法想象成某种科学真理呢?我们的生活中自然有一个运动变化的规律,易经中所包含的这个运动变化的规律也是这样体现的。
最后,经过第三次信息革命的洗礼,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科技发达的社会,科技确实发达,但是古老的易经与科技发达与否无关。大家要试着想一想:在秦文明之前,人类社会真的发达吗?那时候科技真的存在吗?但是这本书诞生了,所以在我个人看来,易经是中国原始文明的一种思维,是中国文明的标志,是现代文明思维发展的起点。如果人类在《易经》的研究上下功夫,我想迟早能够理解和突破这本书所包含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