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音质的词语

沉闷:沉闷的声音以20 Hz左右的频率发出,高于80 Hz时声音会更粗,所以有沉闷感的声音一般基频较低,很少有丰富的泛音。具有这种音感的乐器的音源一般是低音乐器的低音区。

重重感:从音感上看,重重感是80 Hz频率下特有的音感效果,而从音型特征上看,短低音打击乐器的重重感效果更强。

Deep: Deep常用来形容比沉闷的声音稍微丰富一点的声音。它的基频可能与暗音相同,但它的高次谐波大多比暗音丰富。

深沉:这是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常用来表示带有色彩的“松荡”的低频响应,其基频略高于低音。一般感觉比较深沉的乐器是大提琴和长笛的低音区。

丰富:这种音感是音源频谱较宽的特点,所以一般用丰富的音感来形容基频较低、频谱较宽的声源。

淳侯:淳侯指的是集成度高的低频音,典型的带有淳侯感的音源,是钢琴的低音区。

饱满度:这是频率在100~250 Hz之间的声源的音感特性。一般发音在这个频段的声源必然会有丰富的音感效果。

慷慨:如果一个全音源的频谱更宽,就会产生慷慨的音效。

饱满度:这是一种低频声音,叫做力度。一般加一个有“漩涡失真”效果的电贝司,这种音感非常明显。

明亮:一般当音乐的基频高于500 Hz时,就会变得明亮,甚至高达7500 Hz时,我们也不能说不明亮,所以声源的明亮是一个比较笼统的形容词。在2800赫兹的频率上亮度最明显。

响亮:常用来形容带颈的高清声音,当频谱高于4000 Hz时,声源不具备这种音感特性。

洪亮:等待有一定集成度的高亮度声音。

圆润:指较柔和的高亮度声音。

柔:和圆润相比,柔更为平淡,是一种亮度相对较低的声音。

清脆:频谱集中在4000-8000盒之间的声音一般会有一定的清脆效果。

高音:指穿透力高的清脆声音,具有这种音感的典型乐器是唢呐。

尖锐:频谱在6800 Hz左右的声音一般尖锐刺耳。

尖锐:尖锐的声音如果也有类似失真的嘈杂感,就能产生尖锐的声音效果。

纤细:频谱在8000 Hz以上的音乐一般都有纤细的音感效果。

融合:一般不容易突出的柔音都有一定的融合感。当然,所有的声源都可以用融合或者不融合的程度来衡量。在乐器中,一般认为中提琴和大提琴的融合感最好。

干:这是融合感的反义词。一般缺乏和谐泛音、不和谐泛音突出的高频音都有一定程度的干涩。在乐器中,主要是在极高频区共鸣不足造成的。

坚实:600 Hz左右的窄带音,以及短发音的音型,都有一定的音感。

虚空:指带有“染色”效果的沉闷声,常用来形容大木鱼的音色。

温暖:这是一个形容音乐色彩的词,一般与声音的“色彩度”成正比。比如安排时钟,有二等音感。

粗糙:如果低频声音有类似过载失真的效果,可以形成粗糙的音感。

粗糙:粗糙是一种略带沙音的粗糙音,常见于小号和圆号演奏低音时。

嘶哑:专门设计的带有明显“气流沙声”的虚妄音效。

浑厚:这是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一般指较低频段的沙哑声,如巴松管的低音区。

紧张:这是音乐中一些特殊的不和谐泛音的结果。

力感:力感是指低频带中200~500盒频带内的声音,如大鼓、大胡的低音区,力感较好。在中高频段,力感是指穿透力强、突出度高的柔和声音。一般高音铜管乐器的中高音区力感效果好。

穿透性:指声音突出度高,亮度高,在4500 Hz左右穿透性明显。

油光:指声音圆润度高,有一定的突出感。

悲伤:悲伤和温暖是彼此的反义词,也是一个情绪化的时候。具有这种声音感知功能的典型乐器声源是中音双簧管。

阴沉:高张力低频声音可以形成阴沉的声音效果。

平毛:这是一种2500 Hz的独特音效。这个频点附近的音乐一般会有明显的“平毛”感。如:板胡、二胡等。,亚种的音感特征非常明显。

变暗:如果音乐中没有6000 Hz以上的频谱成分,一般可以将初始音变暗。

微弱:这是乐器发出较高音阶时噪音增大造成的,通常类似于空气中沙子的声音。

声道声场音乐类型音色清晰度音效音量声压语音音高音域灵敏度声场音准

描述一个抽象的声音并不容易,但是有一套既定的形容词。有些词虽然不是很宏大,但却能恰到好处的表达感情。

暖:声音倾向于中低频较多,余音较长。

切:声音细,高低过渡之间的表格不够灵活。

Sweet:通常形容人声的表现,中频表现突出,有些回音结尾,声音湿润如真人。

干:声音没有余味,就像喉咙干了唱歌一样。

厚重:低音表现比较突出,回味适中,很赏心悦目。

胖:低频多一点,细节也有,只是细节的线条更粗更胖。

快:声音反应快,快表现好。比如平时开枪,响了就反应快。

慢:快速反应慢,像枪声的表现。声能由低变高需要很长时间。

硬:声音从旋律到旋律变化,起伏快,变化不够流畅。

标准:高、中音符表现过于突出。

通话:高、中音符表现过于突出。通常它描述的是人声的表现,唱歌变得像卡拉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