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器的历史发展

景德镇瓷器从汉代开始烧陶,距今1800多年,东晋瓷器,距今1600多年。景德镇被称为“瓷都”。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

考古发掘表明,景德镇五代就开始生产瓷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到了明清时期,在竹山建立皇家工厂,成为中国制瓷中心。

景德镇的瓷雕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前。早在隋朝,就有狮子、大象和大型野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釉、釉下彩、青花斗彩、新粉彩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华丽耀眼。

景德镇瓷器习俗是景德镇瓷器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宋代,景德镇村村有窑火,家家户户有陶,制瓷业的习俗形成。

就民窑而言,景德镇瓷业最晚在宋末至元初开始分化。“食陶者不受制于艺人的仆从,而受制于窑主,从而相依附。只有到了清代,才出现了“烧窑户”,他们从事两种烧法。同时,民窑业也有完善的生产体系。这个系统分为不同的行业,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组织,各自独立,不断联系。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须掌握一门特殊的技能,并以此为终身事业。这为工匠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新技术的创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明清景德镇制瓷技术的成就,与景德镇制瓷业细致的分工密不可分。

大量的日用瓷和陈设瓷都是用白瓷制作的,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响如石”之称。品种齐全,已达三种名称。瓷器精良,造型轻盈,装饰多样。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多色、精美青花等。其中青花和粉彩制品是大头,琉璃是名品。釉色有青、蓝、红、黄、黑等多种。只有红釉系统,即洪军,郎窑红,季红和玫瑰紫,是用还原焰烧制的。这些产品世界闻名。

中国古代瓷器,在釉色方面,有崇尚青色的传统,以青色为最珍贵。历代所追求的色彩,无非是深浅不一,意境稍异的青色瓷器,重彩釉也从未画过。北宋时期,景德镇窑模仿蓝白玉的色调和润泽质地,创造性地生产出一种“土白润色”的青花瓷,使青花瓷艺术达到顶峰。这种青花瓷多在坯体上刻有深色花纹,薄而雕成飞凤等透明花纹,内外可见,釉色为蓝色,故又叫影蓝瓷。当时这种青瓷在国内比较流行,被誉为天下景德镇瓷,从而使景德镇在南北各大瓷窑中脱颖而出,争得一席之地。景德镇瓷业发展到元代,技术上有了划时代的变化。在短短的一个世纪里,继宋代开创青花瓷之后,又成功创制和烧制出铝氧含量高的白瓷、青花、青花釉红、青花釉红新品种,结束了中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局面,把瓷器装饰推向了釉下彩的新时代,形成了中国瓷器鲜明的特色。从而将景德镇陶瓷工业推向更远的领先地位。

元代景德镇窑在宋代青花釉生产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其中最显著的成就是烧制成熟的青花釉、釉下红釉和各种单色釉品种。青花瑞兽纹盘是最好的作品之一,大而规整,鞋垫主要绘有麒麟、竹、石、瓜、花等图案。这种将传说中的吉祥兽与象征繁荣的竹、石、瓜、果结合在一起的图案,主要流行于制作精美的大盘子。花纹线条流畅,通体细而肥,青花清新浓密。明代是景德镇鼎盛时期的开始,陶瓷艺术集合了历代瓷器艺术的精华,获得了更高的发展。上一代已有的品种,此时都有了;大量新技术、新装饰工艺也应运而生。如永乐、宣德青花,清新淡雅,生动传神,与水墨画并驾齐驱;鲜红明亮,若色如朝霞,可亮如吉日宣德季红;釉下彩和釉上彩,相互覆盖,柔美细腻。薄如纸,亮如玉,永乐薄胎甜白;辉煌壮丽的嘉靖、万历五彩缤纷;有黄、绿、紫三种素色,如孔雀绿、幽深幽蓝、细腻柔和的浅黄、稳重的明矾红,都是明代所创,如百花齐放,五彩缤纷,极其美丽。

明朝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当时,镇上有58座官窑和数百座私窑。“白天白烟遮天,晚上红焰烧天”,可见当时生产规模之宏大。中国玉笙开的瓷窑有40多个,除了浙江的龙泉窑还是以青瓷为主。其他窑大多因技艺停滞而萧条,或因战乱而沉没。只有景德镇是“天下瓷窑聚集地”,是全国烧制中心。

明清以后,竹山御厂的建立和* * *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刺激了景德镇瓷业的蓬勃发展,导致分散在农村的小窑作坊几乎全部集中在市区,形成了大量的手工业作坊,吸引了大量的从业人员,窑户和店主占总数的78%,土著占总数的23%。景德镇也因此成为陶瓷大都市,号称十八省之墩,为瓷器习俗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俗的突出表现是客籍瓷商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大量瓷店、瓷坊、瓷牌的出现。每个商帮都有自己的瓷器店,瓷器村或者瓷器号。他们加强了景德镇与其他地方的联系,也操纵了景德镇瓷器的经销。以下的地方风俗习惯为景德镇瓷器习俗增添了新的内涵。

洪武时期是明代釉下红烧制最繁荣的时期,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永乐白瓷相当有名,被称为“甜白”据文献记载,永乐皇帝对白瓷非常喜爱,这应该是永乐白瓷受欢迎的主要原因。白釉隐花捧壶和隐花耳扁壶以其多变的造型、纤细简约的技法和晶莹剔透的白釉色泽向世人展示了景德镇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艺。宣德时期是明代青花烧制的黄金时代。青花龙纹扁壶是所有器皿中的第一件。它们高大英俊,釉色细腻,图案是用进口的苏马李青漆绘制的。色彩鲜艳浓烈,传世品屈指可数。明代景德镇御器厂的传统产品,尤其是宣德器,在各个朝代的产品中堪称精美。斗彩是成化年间创制和烧制的。这种釉下青花,釉上红、黄、绿、紫的瓷器很有名。传世乐器多为台湾省故宫博物院收藏,民间收藏成化斗彩的并不多见。

明末是空前的青花五彩烧制时代,尤其是嘉靖万历年间,但器型高大、技艺高超、盖体保存完好的器皿并不多见。在清代,中国瓷器的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雍正产品,因其精美的釉面和优雅的图案而独树一帜。粉彩鹌鹑花瓶是无与伦比的杰作之一。这种在色材中使用金红着色,以玻璃白为底色进行渲染的新技术,不仅能生动地表现出图案的阴阳两面,而且比传统的五彩更加柔和飘逸,特别是与薄薄的白色胎壁相搭配,更让人产生怜爱之情。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民族工业遭到严重破坏,成千上万的名窑也停滞不前,趋于衰落。陶瓷的生产水平不断下降,生产规模日益缩小,制造技术还在沿用老方法。

景德镇毕竟有着悠久的制瓷传统,广大制瓷工人也是一技之长。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努力发展以手工技艺为特色的仿古瓷和美术瓷的生产,坚持与外国机制日用瓷作斗争,从而维护了中国瓷器的国际声誉,显示了振兴衰落中的陶瓷的潜力。

现代景德镇制瓷技术继承传统工艺,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精华,使陶瓷生产达到一个又一个高度。因此,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生动的中国史,也是一部生动的中国民族文化史。改革开放后,景德镇瓷器在技术和工艺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景德镇瓷器也经历了从十大国有瓷厂到民营企业的转变。可以说,景德镇的瓷器发展到了又一个新阶段,陶瓷企业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术业有专攻”的趋势,在高温色釉、粉彩滚制工艺等高难度烧成工艺和各种瓷器造型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比如在餐具陶瓷上增加了许多新的款式,还有欧式餐具和韩式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