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经历了怎样的繁荣和学制改革?

1778年,湖南安化陶家出生了一个男孩,父母给他取名陶叔。陶澍从小受家风熏陶,聪明好学,在村里被称为神童。

陶澍8岁时随父亲就读岳麓书院。他父子俩是同学,学习也很勤奋。受岳麓“以为学祖”的风气影响,喜欢讲义理,但也关注世事,深得山主罗典喜爱。1800年,陶澍父子到长沙乡考试。陶澍考中了,但他父亲没通过。1802年,24岁的陶澍参加进士考试,被翰林院授予编修官职,从此步入仕途。1805年春,26岁的陶澍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弹劾吏部重签,冒充河工,轰动朝野,引起朝中大臣和地方官的恐慌。就在陶澍调查吏治的时候,传来了符涛去世的噩耗。所以陶澍只好回老家孝顺。治丧期间,陶澍应澧州郑雪的邀请,来到澧阳书院作主旨演讲。陶澍在溧阳书院的三年,对当时及后来的办学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陶澍认为“育人如树”,“金可以炼,落石可以穿”的精神才能办好大学教育。他经常用车武子的“好好学习”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乐”等事例来教育学生,获得了各方面的好评。听了陶澍老师讲的故事,同学们深受启发,更加努力学习。

陶澍一直把读书人的修养和百姓的普及以及管理事务和百姓的安危联系在一起,所以他非常重视师德。他在溧阳书院讲学时,有个叫戴柏亭的人,德高望重,陶澍和他成了朋友。复职后,他还写诗为戴柏廷祝寿。他特别强调修养、诚实和自制力的培养。陶澍之后出任两江总督,被道光帝誉为“为国之良臣”。

在岳麓书院,有两座汉白玉鼓石。这块鼓石是当时的书院弟子、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在搜查贪官曹百万的家时发现的。他送给了岳麓书院。

这种抱鼓石,也被称为上马石,经常被放在古代官员的房子前面。不是说踩在上面才能上马,而是看到这块石头就要下马,回到这里才能上马,以示对主人的尊敬。正面为三狮戏珠图,象征吉祥如意;背面为锦鸡芙蓉图,象征锦上添花;下面,是一幅白鹭和紫罗兰的图画,象征着一段清廉的旅程。

在清代任岳麓书院的山中领袖中,欧阳侯军也是非常出色的。欧阳修1789至1791就读于岳麓书院,师从山长罗店。他在岳麓书院学习非常努力,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进步。1799年,欧阳侯军进士,任陕西司郎。厌倦了官场,他决定退休。

1816年,52岁的欧阳侯军成为岳麓书院的掌门人。这时,他已经意识到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必要性。当时科举盛行,学生专修八股,而且都是固定的,内容只能代表圣贤,不能越界。然而,欧阳侯军教育学生作文的方法是相反的。他主张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习和提炼秘密,表现自己的长处,或以理取胜,或以气取胜,或以才取胜,平淡而奇特,不拘一格,总之是唯我独尊。他作为老师所总结的一定是“写作与交流上互相鼓励,道术与艺术上互相资助”就是这个意思。具体来说,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文、文、道、艺的培养,这与以八股为主的教学方法完全不同。欧阳侯军弟子众多,大多以义气和名望著称。左、江忠源、曾国藩、郭嵩焘都是晚清杰出的学者。经过欧阳修几十年的努力,岳麓书院已经蓬勃发展,鼎盛一时,高峰迭起。欧阳侯军也成为清代前中期湖湘地区最具创新精神的教育家和推动湖湘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过渡的人物。1831年,湖南巡抚吴荣光在岳麓书院创办响水派经尚,以学史、务事、撰章考士。后来1875年,响水派的井上从岳麓书院迁到长沙南部。后来又重新选址,换了一所名校。

在清代岳麓书院历任山长中,丁善青与罗甸、欧阳厚齐名。丁善青,本名伊辅,湖南清泉县白沙里人。由于父亲早逝,他和母亲刘住在祖父刘的公房里。刘的家教很严,主要教育的是儒家思想。

1846年,丁善青辞职回到家乡。当年,他被聘为岳麓书院的负责人。在丁善青担任书院院长的第六年,书院被大火烧毁,所有建筑被毁,收藏多年的书籍全部被烧毁。为了重建书院,他积极倡导省内官绅捐资修复岳麓书院。倡议发出后,很多关心大学教育的人给了他们慷慨的帮助。其中,欧阳的次子捐了300金用于书院的修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丁善青主持修复了20多座书院建筑。

1853年春,修复文庙、御书屋、文昌阁、讲堂、斋舍、寺庙等地;咸丰五年(1855),恢复半学斋;咸丰十年(1860),复建自卑亭;后来,修复了三闾大夫庙、贾太傅庙和李忠诚庙。1865年重修爱晚亭、高继明亭、稻香台、崇圣寺、讲堂、二门;同治五年(1866),修复了冯英亭、香吹亭、黄豹亭。

在单仁长期逗留期间,丁善青还努力恢复书院的藏书。他倡导名人学者向书院捐书。湖南巡抚李、著名书法家、藏书家陈仁子的后代陈、著名数学家丁渠中以及、余锡麟等名人和官员都积极响应,向岳麓书院捐赠了许多善本。丁善青本人不仅带头捐书,还以书院的名义购买了几批图书。如古今文献解读、诸学者书信、庄学斋文集等。同治年间,岳麓书院御书屋的藏书恢复到相当规模。

清末,鲁玉娥顺应历史潮流,开设翻译学、数学等科目,增设时事和西学书籍,进行教学改革。

岳麓书院的负责人王光谦对书院的课程进行了改革,将教学内容分为“景宜”和“管理事务”两门课程,从而增加了数学和翻译两门新课程。此外,他还要求将刻有提倡“新学”的《泰晤士报》分发给学生阅读。

1903年3月,新任湖南巡抚赵尔逊请岳麓书院改为学堂,由时事学堂改制而来的高等学堂迁入,组建湖南高等学堂。学校强调“以学贯中西为主要目的”,改建宿舍,招收预科二班,开设文理两科。课程包括经典、历史、语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博物学和生理学、英语、体操等等。

至此,岳麓书院由古代书院演变为现代高等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