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历史上的崔莹是一个怎样的人?
崔莹出生在韩国江原道铁原郡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但他勤奋诚实,谦虚不贪财富。14年50年代,崔莹因为多次击退倭寇的骚扰,受到了朝鲜军队和朝鲜国王恭城的高度重视。
1352年,崔莹因平定日新叛乱而成为民族英雄。从65438年到0355年,崔莹被派往元朝平定红巾军并取得了30次胜利。回到朝鲜后,崔莹向恭城国王如实报告了元朝的内部动乱。恭城王这时觉得是时候收复元朝在北方占领的领土了。令王大为高兴的是,崔莹为他占领了鸭绿江以西的许多城镇。
崔莹曾短暂担任过朝鲜的地方官员。他在任期间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以应对饥荒,受到朝鲜人民的爱戴。1363年,崔融成功平定了一个朝鲜大臣的叛乱,击退了前来支援叛乱的蒙古军队。
因反对恭王器重的高僧云信的腐败,被诬陷流放。但辛死后,崔融复职,被派去赶走倭寇,清除残存在济州岛上的蒙古军队。崔莹通过与蒙古人的激烈战斗赢得了济州岛。1376年,日本海盗占领了朝鲜的周公。崔莹和他的部下李成桂打败了日本海盗,夺回了周公。
14世纪,中国在明朝开始崛起,把蒙古元赶回蒙古,占领了朝鲜东北部分领土。1388年,高丽王命令李成桂出兵收复元朝占领的土地,进攻辽东半岛。在朝鲜大臣和人民的支持下,李成桂发动了兵变。崔莹与返回的李成桂军队进行了一场决斗,但被击败了。崔莹被流放到高阳,后被李成桂处死。1360 /1361年,辽东红巾军主力在关先生、头盘、的指挥下,先后攻克西京(今平壤)和朝鲜首都(今开城),沿途受大庄园主迫害的朝鲜民众纷纷加入。朝鲜西北边防军崩溃。朝鲜统治者紧急调用东南军增援。跟随总指挥兼西北兵马使李两次北上抗击红巾军。在最后的北平之战中,与、郑、、安佑等人一起,20万大军果断地打败了对手。近两年升任左三戚常侍,并获典书一部(相当于中国的礼记史)。
1363年,与安玉卿在王兴寺平定金庸叛乱,被授予“一等忠义、敬业、救死扶伤英雄”称号,升至门赞成事(相当副职)。
1364年任西北巡抚使,麾下有著名的王党统帅、京师大元帅清乾兴。元元年,崔允在袁的支持下建立高丽德兴军进攻高丽,试图收复被乱军占领的铁岭关以北的双城、贺兰地区(今盖马高原)。此时是女真的领土),同时消灭了朝鲜国内当权的保皇派势力,使朝鲜重新成为忠于蒙古的附庸国。但崔坤被崔莹击退,他也被抓获。
1365年,他追随两个阶级的贵族保守势力,反对领导改革的“妖僧”云信。被降职为鸡林吟,取爵位,并被流放。
1371年,云信下台后复职,负责审批事宜。
1374年,杨光、全罗、青商道被任命为平定胡穆叛乱的总使,升任按察使三秘(相当于中国北宋初期的三秘)。
1376年,日军进攻三南,朴元圭元帅征讨失败,惨败而归。崔莹于洪山打败了敌人,封了铁庭。
1377年日军入侵西江,1378年入侵盛天府(丰德),均被崔莹、李成桂击退。那是他荣任安社官的一年。
1380年,高丽王因屡遭倭寇骚扰,欲迁都铁原,但被时任水师总司令、掌管东南军的崔莹劝说放弃。
1381,升任“主管三司”,1998年辞职。这时,经过几十年的战争,朝鲜已经形成了由以前的战友崔莹和李成桂领导的两个军事集团。都是从以清千行等人为代表的王党中分化出来的,都极力主张维护朝鲜独立,巩固扩大盖马高原。但以崔莹为代表的军事集团较为保守,积极主张向辽东军事扩张。但逐渐与李成桂集团产生矛盾,他们意识到朝鲜国内弊病很多,旧的两个贵族阶层无法继续统治。随着中国反蒙战争结果的明朗化,崔莹的思想逐渐走向“联元抗明”。这种对立实际上是当时韩国两种势力、两种思维的对立。
1388年,他在“看门侍中(代丞相)”时,明朝想向朝鲜索要他所占据的铁岭卫(即元双城总局),但朝鲜国王拒绝了,与蒙古残余“北元”联手抵抗明朝。
二月,在崔莹的帮助下,齐王拒绝听取李成桂的苦口婆心的建议,决定征服明朝。
四月,崔莹任八路都督,曹敏任左军都督,李成桂任右军都督,率十万(实约三十四万)大军出征辽东。试着进入一个
一步扩大地盘。但是,这种行为显然有些不自量力。清醒的李成桂集团觉得必须奋起拯救国家,所以决定造反。
5月7日,朝鲜军队抵达鸭绿江,并驻扎在威化岛。
5月底,李成桂得到军中响应,以征讨叛军为名叛变回军,一举击溃蜀王和崔莹率领的禁卫军,派兵进京,包围了皇宫。
6月3日,王、被活捉。
6月5日,崔莹被流放到合浦,并被押回荆凯处死。后来的“忠”。
六月八日,齐王被废黜,流放到江华岛,后被处死。
一代英雄就这样结束了悲惨的一生。他成为了另一个刘一和王僧辩。然而,随着现代民族主义的兴起,主张并领导朝鲜领土扩张(最后一次领土扩张)的军事政治家崔莹逐渐获得普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