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由来,腊八粥怎么做?
腊月初八是中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一天,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当年收获的八种新鲜粮食和水果熬制而成,一般是甜粥。但是,很多中原农民喜欢吃腊八粥。粥除了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含有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八节,又称拉日节、巴拉节、王侯拉或佛祖开悟日,最初是古代庆祝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了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活动外,人们还必须赶走流行病。这项活动起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的医疗方法之一是驱鬼治病。作为一种巫术活动,湖南新化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腊月敲鼓驱疫的习俗。后来演变成纪念佛陀释迦牟尼开悟的宗教节日。夏朝称拉日为“甲平”,商朝称“青丝”,周朝称“大蜡”。因为它在十二月举行,所以被称为腊月,腊祭被称为腊月。先秦时期的腊月是立冬至日后的第三天,南北朝时期固定在腊月八。
《说文》载:“至日冬后三日,腊祭百神将守。”可见,至日入冬后的第三个驻防日是腊月。后来由于佛教的介入,腊月改为十二月初八,从此成为一种习俗。
为什么年底叫“腊”有三层意思:一是“腊,意为新旧交替”(隋书礼仪中记载);二是“猎蜡者共猎”,意思是在野外狩猎可以让动物祭祀祖先和神灵。“蜡”来源于“肉”,意为“冬祭”用肉;三曰“腊,追疫迎春”,(《荆楚岁》)。腊八节又称“佛教开悟节”、“开悟会”。其实可以说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的由来。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深山修行,静坐六年。他太饿了,所以他想放弃这种痛苦。他碰巧遇到一个牧羊女,给了他乳糜。他吃完后盘腿坐在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成佛,并开始了“佛道节”纪念它。中国的信徒都很虔诚,所以和“腊日”合并形成了“腊八节”,还举行了隆重的仪式。
【编辑此段】腊八节传说
腊八节,人们大多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起源,有很多故事。
一方面,腊八粥来自印度。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今尼泊尔)数独国王的儿子。他看到众生身心俱苦,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放弃皇位出家。苦行六年,腊月初八菩提树下成佛。这六年苦行,一天只吃一麻一米。后人没有忘记他的苦难,每年腊月初八吃粥留念。“腊八”成了“成佛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前,全国各地的佛寺都举行佛浴会,诵经,并模仿释迦牟尼出家前一位牧民供奉乳糜的传说,煮香谷果粥供奉佛祖,称为“腊八粥”。腊八粥被赠送给弟子和善良的男女,以后成为民间的习俗。据说有些寺院,在腊月初八之前,僧侣们会沿街捧着施舍的碗,把收集来的大米、栗子、枣、坚果等材料煮成腊八粥,分发给穷人。传说吃了可以得到佛的加持,所以穷人称之为“佛粥”南宋陆游的诗说:“今日佛粥多互利,对面是江村存新。”据说杭州名寺天宁寺有一座存放剩饭的“米栈楼”。平时寺里的和尚每天把剩菜晒干,积攒一年的余粮,在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给信众吃。它被称为“福寿粥”和“福德粥”,这意味着他们吃了它们后可以增加他们的幸福和长寿。可见当时的僧人对美食之德的珍视。
据说腊八节来源于“用红豆扮鬼”的习俗。传说古代五帝之一的颛顼,死后把三个儿子变成恶鬼,出来吓唬小孩子。在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他们认为,成人和儿童患中风和健康状况不佳是因为流行病幽灵。这些恶鬼无所畏惧,只怕赤(红)豆,所以有“红豆扮鬼”的说法。所以腊月初八,用红小豆和赤小豆煮粥,以祛疫迎祥。
据说秦始皇修长城的时候,各地的民工奉命前来,很多年都回不了家,就靠家里人给他们送饭。一些家在千山一水之隔的农民工,无法送饭,导致很多农民工饿死在长城遗址。有一年腊月初八,没有饭吃的民工合伙积攒了几把粗粮,放在锅里煮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在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作为纪念。
另一方面,在西晋,有一个非常懒惰的年轻人,他总是游手好闲,什么也不吃。他的新娘子多次劝他无效。然而到了年底十二月初八,他家已经不做饭了,小伙子饿了。他把家里的米缸、面袋、锅碗瓢盆都找了一遍,把吃剩的粉和可食用的下脚料洗干净放进锅里,煮了一碗糊状的粥喝。从那以后,他就喝了它。当地人借此机会教育孩子每到腊八就煮粥喝,既表示在腊八这一天不会忘记祖先勤俭节约的美德,也希望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一方面,腊八节源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纪念。当时岳飞率领部队在朱仙镇抗金,正值严冬九月。岳家军衣食无着,饥寒交迫,百姓纷纷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粥”,结果大获全胜。那是十二月的第八天。岳飞死后,为了纪念他,人们在腊月初八用杂粮和豆子煮粥,终于成为一种习俗。
也有人说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朱元璋在狱中闯祸受罪的时候,当时又冷又饿,朱元璋竟然从狱中的鼠洞里搜出了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把这些东西煮成粥。因为是腊月初八,朱元璋就把这锅杂粮粥叫做腊八粥。我享受了一顿美味的饭菜。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朝南皇帝。为了纪念狱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并正式把那天吃的杂粮粥命名为腊八粥。
【编辑此段】腊八节习俗
古籍中有很多关于腊祭的记载:“十二月八日是腊月。乡亲们也敲锣打鼓,戴上胡头,作为驱赶疫情的强大力量。”“腊祭”最初是原始先民庆祝农业丰收的奖励仪式,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节日。应劭《风俗通》说:《礼记传》:一个猎蜡人为了祭祀祖先,猎杀动物。或曰:“若为蜡工,则收之,新之交之,则赏之以大祭。”其起源很早,《礼记·郊祀特》记载:“夷家为蜡。蜡是也,索是也,十二月,集万物而求之。”《史记·黄三列传补》也说:“颜地神农氏取之为田作,故为蜡祭报天地。”夏朝称“嘉平”,殷朝称“清泗”,周朝称“大蜡”,汉代改为“蜡”。祭祀对象每八:先增神?神农,沈?后稷,农神?天官之神,柱表之神?创立了田路社,开道画界的人,猫虎神,方神堤,水神?沟渠,虫神。先秦的腊月节在至日后的第三天举行,南北朝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八。在唐宋时期,这个节日被涂上了一层佛的色彩。相传释迦牟尼成佛前,从未想过要苦行,饿昏了头。一个牧羊女用野果拌杂粮,用清泉煮粥救了她。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冥想,终于在12月8日成佛。此后,佛教将这一天定为“佛道日”,诵经纪念,成为一个节日。到了明清时期,拜神拜佛取代了祭祖,庆祝丰收,驱除疫灾,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日习俗主要是煮饭、送人、品腊八粥、捧清风伽师。与此同时,许多人从那时起就渴望过春节,忙着杀猪,做豆腐,用胶水做风鱼和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氛围逐渐浓厚起来。
【编辑此段】腊八节美食习俗
腊八粥又叫“七宝五味粥”。中国有1000多年喝腊八粥的历史。它最早始于宋代。腊八这一天,无论是朝廷、政府、寺庙,还是黎民百姓家,都会煮腊八粥。到了清代,喝腊八粥的习俗更加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和王子都要给文武大臣和侍从吃腊八粥,并把米饭和水果分发给寺院,供僧侣们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祖;同时,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饭,给亲戚朋友送礼。中国的腊八粥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最为精致,白米中夹杂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子、桂圆、榛子、葡萄、银杏、菱角、苔藓、玫瑰、红豆、花生等。,总计不少于二十种。腊月初七的晚上,人们开始忙碌起来,淘米、泡果、削皮、去核、小心采摘,然后半夜开始煮,再用小火炖,直到第二天早上,腊八粥煮好了。
更精致的人要先把水果雕刻成人形、动物、图案,然后放在锅里煮。比较有特色的是在腊八粥里放“水果狮子”。水果狮子是由几种水果做成的狮子,以去皮晒干的脆枣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为狮头,桃仁为狮足,甜杏仁为狮尾。然后用糖把它们粘在一起,放进粥碗里,就像小狮子一样。如果碗大一点,可以放两只狮子或者四只小狮子在上面。更精致的,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饼等各种颜色的食物,揉成八仙、寿星、罗汉等塑像。这种装饰性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大寺庙的祭坛上才能看到。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公式:
《鸡肋》中记载的食谱写道:“宁州(今辽宁省富县)腊月初八,人竟作米粥,并绘以林栗等色,为花鸟,甚至赐遗。”
《金瓶梅》中记载的食谱:“(苏北)粳米有各种榛子、松子、栗子、果仁、李子、白糖粥。”
《明故宫史》记载的食谱:“前几日(在明故宫)将红枣捣碎浸泡,至八月初八,加糯米、银杏、核桃仁、栗子、大米煮粥供佛,煮好的粥分放于屋内、园树、井灶上。”
《贾青录》中记载的食谱:“(苏州)居民用蔬菜和水果煮粥,并与腊八粥混合;或者有僧尼欠债的,叫佛粥。"
《红楼梦》里的菜谱:五颜六色的米豆,五种蔬果(红枣、栗子、花生、蒙药、芋头)。
宋代吴写《梁璐之梦》六年:“初八,庙号腊八。大沙寺等地有五味粥,称为‘腊八粥’。”这时候腊八粥已经成为了一种民俗,不过当时皇帝也是用它来笼络所有大臣的。元代人孙国写了一个拜访燕都的故事:“十二月八日,送关白粥,粥里混有米饭和水果。货多者胜,这个故事沿袭了宋朝的故事。”《永乐大典》记载“是月初八,禅家称之为腊八节,煮坏粥给佛吃。”十二月初八,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送到东京开封各大寺院。据孟元老《东京梦中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各寺院送七宝五味粥给弟子喝,称为腊八粥,又称佛粥。宋代大诗人陆游在诗中说:“今佛粥多相济,以为江村存新事。”也是关于腊八送粥的。南宋学者精心撰写的《武林旧事》中说:“用核桃、松子、牛奶、柿子、栗子煮粥,称为腊八粥。”
清朝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腊八,在宫内的万福阁等地,用锅煮腊八粥并请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发给宫中大臣品尝,以备节日食用。《光绪顺天府志》云:“腊月初八,永和官煮粥,定制之,遣大臣监之,盖饭之。”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用赤小豆熬制的,经过演变和地方特色逐渐丰富。阿清人福茶敦冲称腊八粥为“用黄米、白米、糯米、小米、荸荠、去皮枣泥等煮成的粥。,并以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白糖、红糖、奇葡萄染之外用。”每隔七天,你就把水果削皮洗干净,晚上操作。天亮时,粥煮好了。除了先祭佛,下午是不允许过的。还有红枣,桃仁等。被做成狮子、小孩等。,以见匠心,颇具北京特色。
天津人煮腊八粥,和北京的差不多,有莲子、百合、珍珠米、意大利糯米、大麦仁、粘糯米、粘黄米、芸豆、绿豆、龙眼肉、桂圆肉、银杏、红枣、糖水桂花等。,都是色香味俱佳的。近几年又加入了黑米。该腊八粥可用于食疗,具有健脾开胃、益气安神、清心养血的功效。
山西的腊八粥,又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配以豇豆、小豆、绿豆、大枣、粘黄米、大米、糯米。在晋东南,用水煮粥也是饮食习俗之一,这种粥叫香米,就是腊月初五的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糯米、柿子。
在陕北高原的腊八这一天,除了各种米和豆类外,还用各种干果、豆腐和肉煮粥。一般早上做,甜的咸的,看人的口味。如果是午饭,我们应该在粥里煮一些面条,吃一顿团圆饭。吃完后还要在门上、灶上、门外的树上放粥,辟邪避灾,迎接来年农业丰收。民间传说,腊八这一天禁止吃菜,说是吃了莱作物后地里杂草多。陕南腊八族要吃混粥,分“五味”和“八味”。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银杏、豆类等煮成。后者用以上五种原料增加肉丁、豆腐、萝卜,还加了调味料。在腊八节,人们不仅吃腊八粥,还用粥祭祖和粮仓。
甘肃人传统上用五谷杂粮和蔬菜熬制腊八粥,煮好后不仅供家人食用,还分发给邻居,用来喂养牲畜。在兰州、白银市区,腊八粥是用大米、豆子、红枣、银杏、莲子、葡萄干、杏干、冬瓜干、核桃、绿豆丝、糖、肉丁熬制而成。烹饪后,首先用来祭祀门神、灶神、土地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送给邻居,给最后一家享用。甘肃武威讲究“苏腊八”,吃的是大米粗米、扁豆米或粗米,煮熟后配炒籽、麻花吃。民间称之为“豆粥泡”。
宁夏人通常用扁豆、黄豆、赤小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作腊八饭,用小麦粉或荞麦粉加入切成菱形柳叶的“麦穗”,或做成小圆蛋的“麻雀头”,再加入葱花油烹调。这一天,全家只吃腊八饭,不吃蔬菜。
青海西宁人多为汉族,但腊八不吃粥,吃麦仁饭。将刚磨好的麦粒与牛羊肉一起煮,加入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过一夜的文火,肉和小麦融合成乳白色的形状。早上开锅,香味扑鼻。
山东的“孔府食制”规定“腊八粥”有两种,一种是用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做成的,碗中加入一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果,以作点缀。这种粥是专门给孔子的师傅和十二宫的师傅吃的。另一种是用米饭、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是给孔府里的仆人喝的。
河南人吃腊八饭,用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等八种原料熬制而成。煮的时候加点红糖和核桃仁,让粥变得又浓又香,寓意来年丰收。
在江苏吃腊八粥分甜的和咸的,烹饪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咸粥配的是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加镞、荸荠、核桃、松子、芡实、红枣、栗子、木耳、蔬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曰:“腊月初八粥,自梵天传来,七宝美妙交融,五味杂陈。”
浙江人通常用核桃仁、松子、芡实、莲子、红枣、龙眼肉、荔枝肉等熬制腊八粥。,香甜可口,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的方法是从南京传过来的,其中包含了一些传说。
四川人多,腊八粥的做法多种多样,有甜的、咸的、辣的,而农村人吃的比较咸,主要是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陌生人来这里品尝,虽然入乡随俗,但是很难习惯。现在城市里有很多人吃甜粥,可以称之为别有风味。腊八和粥关系密切,在腊八喝粥,也算是一种花式,一种水平。
河北腊八粥的制作方法:将白豆提前浸泡(最好第一天晚上用,第二天再用)至肥腻;白莲子用热水焯一下,去青核,白豆、白豆放入沸水锅中煮20分钟,再加入大米、糯米、麦仁、葛米、大枣、米豆,栗子去硬壳、内衣。将上述原料洗净,放入锅中,加足水,用武火煮沸,文火煮40分钟,至粥浓稠,枣烂。粥煮好后,加入蜂蜜桂花和红糖(或先将红糖煮成糖汁再加入粥中),拌匀。
从营养功效上看,腊八粥具有健脾开胃、益气安神、清心养血的作用,并有御寒的作用。是冬季进补佳品,可以代代相传。
腊八蒜[腊八醋腌制的大蒜]
从腊月初八到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比一天差。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用醋浸泡大蒜的习俗被称为“腊八蒜”。
据老人说,“腊八蒜”二字与“算”字谐音。这是所有公司收集账目和计算本年度收入和支出的日子。可见,损益,包括外债、外债,都要在这一天算清楚。这就是“腊八算”的工作方式。腊八节要还债的债主会给欠他钱的人发信息,他要做好还钱的准备。北京有句民间谚语:“腊八粥,腊八蒜,买单的使者;偿还债务。“后来,如果有人欠别人钱,就用大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算”字也就避开了。事实上,欠别人的终究是要还的。老北京快过新年了。大街小巷都有麻辣菜,却没有卖腊八蒜的。这是为什么呢?想想吧。卖腊八蒜得喊。怎么会?直接喊“腊八蒜!”债务人听到喊声,心里咯噔一下。街上怎么还有讨债的喊声!另外,你一个小商人在跟谁说话?人家不跟你算就好了,腊八蒜也不能上街大喊大叫了。各家各户自己做腊八蒜,自己先算算,这一年怎么过。
泡腊八蒜,就得用紫蒜和米醋。将蒜瓣去皮,浸泡在米醋中,放入小罐子中密封,直到除夕。蒜瓣鲜绿色,有蒜和辣醋的香味,是吃饺子最好的调料。也可以搭配凉菜,口味独特。
为什么一定要用紫蒜泡腊八蒜?紫色的蒜瓣泡的很透,蒜瓣很难崩,蒜香脆。
为什么一定要用米醋泡腊八蒜?米醋色泽淡雅,泡过的蒜颜色和以前一样,橙黄绿绿,味道酸辣,香气浓郁微甜。老陈醋泡的蒜颜色黑,蒜瓣不够绿,口感差,尤其是熏醋,略焦。也许这就是它的特点。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乾县的民间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之前,也就是腊月初八左右,乾县家家户户都会晒豆腐,民间称之为“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
腌制腊八蒜是中国北方的习俗,尤其是北方。顾名思义,大蒜是在腊月初八酿造的。其实材料很简单,就是醋和蒜瓣。方法也极其简单。把剥好的蒜瓣放在可以密封的容器里,比如罐子或者瓶子,然后倒入醋,封好口,放在冷的地方。慢慢的,醋泡过的大蒜会变绿,最后会全身变绿,像翡翠碧玉一样。
煮“五豆”
有些地方腊八粥不叫“腊八粥”,而叫“五豆”。有些是腊八节做的,有些是腊月初五做的。有些“雀头”也是用面粉和大米、豆类(五种豆)一起煮的。据说腊八人吃“麻雀头”,麻雀头疼,来年不会危害庄稼。这种煮出来的“五豆”,不仅是为了吃,也是为了给亲戚邻居吃。每天吃的时候加热一起吃,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一年多。
腊八面
在中国北方一些很少或不产大米的地方,人们吃腊八面而不是腊八粥。第二天,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会吃腊八面。
腊八粥讲究食材。
现在超市里有现成的腊八粥食材,但是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来选择腊八粥的食材,煮出来的腊八粥会很独特。
“腊八粥”的主要原料是谷物,常用的有粳米、糯米、薏米。粳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具有补中、养脾胃、调五脏、除烦、止渴、益精的作用。糯米具有温脾益气的作用,适合脾胃功能低下的人食用,对虚寒、腹泻、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薏苡仁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作用,经常食用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也有很好的疗效。薏仁富含膳食纤维,具有预防高血脂、高血压、中风、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豆类是“腊八粥”的食材,常用的有黄豆和红豆。大豆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等。它营养丰富,具有降低血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抑制各种恶性肿瘤、预防骨质疏松等多种保健功能。红小豆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等。中医认为本品具有健脾祛湿、利水消肿的作用,对脾虚泄泻、水肿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腊八粥中坚果的食疗作用不容小觑。花生和核桃是不可或缺的原料。花生有“长寿果”的美誉,具有润肺、和胃、止咳、利尿、通乳等多种功效。核桃仁具有补肾益气、益智健脑、强筋壮骨、增进食欲、乌须生发的作用,核桃仁中所含的维生素E是医学界公认的抗衰老药物。
如果在腊八粥中加入羊肉、狗肉、鸡肉,那么腊八粥的营养滋补价值会翻倍。对于高血压患者,我们不妨在粥里加一些白萝卜和芹菜。对于经常失眠的患者来说,如果我们在粥中加入一些桂圆肉和酸枣仁,会起到很好的养心安神的作用。何首乌、枸杞有延年益寿、辅助调节血脂的作用,是老年人很好的食疗佳品。燕麦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吃燕麦可以减缓血糖上升,在碳水化合物食物中加入燕麦可以抑制血糖上升。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粥中放些燕麦为宜。大枣还是补气养血健脾的食疗佳品,对脾胃虚弱、血虚萎黄、肺虚咳嗽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