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场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在中国战场上的转折点有两次:

1,松湖之战

淞沪之战,日军因国民党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对中国来说,这场战役标志着两国未宣战的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华”的计划。

2.武汉会战

武汉之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数百次,以40多万人的伤亡为代价,歼灭日军25.7万余人,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迫使国民政府屈服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实现。武汉会战后,中国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扩展数据:

武汉之战历时四个半月,以国军撤出武汉而告终。就战役而言,日军占领了武汉三镇,控制了中国腹地,取得了胜利。但就战略而言,日本未能实现其战略企图。

日军据点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可以称霸中国”,于是日本帝国议会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为此,还规定“集中全国力量,于今年内达到战争目的”,“结束对华战争”。

但是,中国政府并没有因为失去武汉和广州而屈服,也没有因为日本占领武汉和广州而结束日本侵华战争。

武汉失陷后,中国政府宣称:“一时的进退变故,绝不能动摇中国抗日的决心”,“任何一城之得失,绝不能影响抗战大局”;他表示要“更加悲痛,更加忍耐,更加踏实,更加努力,更加勇敢”,投身于全面持久的抗战。

在日军占领的大后方,大量抗日人民武装成长起来,收复了大片土地。用日军自己的话说,日军占领的所谓治安恢复区,实际上仅限于交通干线两侧几公里范围内。

因此,可以说武汉之战不仅使日军遭受了又一次战略上的失败,也成为日本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保守的转折点。

中国虽然在淞沪之战中战败,但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内迁争取了时间。同时让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国行政当局的立场:不会再坐等日本来和平地一块一块地征服和侵吞自己的领土,也证明了中国永远不会向日本投降。

日军在上海浴血奋战三个月后,勉强夺取了国军阵地,这让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抗日实力和决心都有了刮目相看的态度。但日军久而未胜,日本民众的士气变得多疑、迷茫。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日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结束与中国的战争,因此日本将面临其战略最大的致命弱点,即日本缺乏战争和民生资源,经不起长期消耗。一旦它不能在中国战场上达到速战速决,那么最终的战败将成为日本不可避免的命运。

在淞沪会战惊心动魄的三个月里,全中国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为了抵抗日本侵略,中国“即使一兵一枪,也决不停止抗战。”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悲惨的决定,全民族决心以全方位的牺牲面对历史危机的挑战。

百度百科-武汉会战

百度百科-松湖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