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的时代

硬笔书法的时代

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的书写工具包括钢笔,以墨水为主要载体来表现中国人的书写技巧。这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硬笔书法时代。让我们来看看。

时代性,又称时代精神,是某一历史时期许多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呈现的一种主导风格。这种主导风格代表了当时的创作倾向和审美倾向。历代书法家都是在特定的时代从事书法活动的,他们的书法活动必然受到时代的制约和影响,他们的书法作品也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钢笔是从国外引进的,传入中国也不过百年。本世纪的起起落落。硬笔书法也跌跌撞撞走到了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时代对硬笔书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书法家也反作用于时代,影响一代书法的风格。书法和时代有很多微妙的联系。

第一,挂靠期

19世纪末,戊戌变法夭折,受西方思想影响的进步人士被迫四处流浪以规避风险。比如碑学大师康有为逃往日本,利用自己的书法优势试图东山再起,而其他人则聚集在相对稳定繁荣的上海、浙江等地谋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书法的发展。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资本主义列强对我国的渗透,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逐渐动摇。外国势力趁机用各种手段瓜分中国。借助坚船利炮,由鹅毛或鹅毛管改造而成的蘸笔传入我国。因为它用了便当,所以人们在一些场合用它代替毛笔写笔记,但从书法的角度来说,它不得不与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毛笔书法争夺一席之地。无疑会引起那些老幼和守旧人物的反对。起初只在天津、上海、广州和沿海港口看到它的销售和使用,满足了人们一时对国外书写工具的新鲜感,并没有真正站稳脚跟。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外国势力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继续增长。在辛亥革命思潮的影响下,他们的革命民主思想日益活跃,导致了五四新文化的爆发。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土崩瓦解,极大地解放了他们对“亭台”文风的束缚。新的文艺社团和学校兴起,一些书法家团体也应运而生。书法艺术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这使得硬笔书法艺术脱颖而出。新文化运动中的大部分作家,如郁达夫、巴金、胡适、丁玲等,都提供和使用了笔来写文稿。鲁迅还积极倡导南京、日本的学校用笔,并身体力行。他经常用钢笔写书。但由于他们是“粗心的书法家”,对传统书写工具的依恋和热爱,他们仍然一直使用毛笔。只有在长时间卧床或行动不便时,他们才偶尔用笔写字。这些钢笔字在笔法、排版、构图上完全脱胎于毛笔书法。所以,尽管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出现了硬笔书法,但还是依附于毛笔书法,书法家都是毛笔书法家。基本上,他们做不好。甚至有些同学不承认钢笔是用书法写的。他们使用钢笔或其他坚硬的书写工具作为简单实用的书写工具。这一时期的硬笔书法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毛笔书法痕迹较重;第二,自然率真;第三,粗糙,变化不大;第四,基本上是手写的纸条。比如“新月派”诗人徐志摩(1896-1931)的硬笔书法,手巧、马虎,线条简单,但因为是自然流露,所以看起来有点马虎,点画和字体风格缺乏变化。再比如鲁迅先生,他的书法深谙官印,攀升至魏晋。他不仅重视北方碑刻,而且致力于名碑名帖之外的民间碑刻。但他30年代在病中写给何清先生(董源)的那支笔,还是太缺少关怀,尤其是第二、三行的开头,点画太零碎,除了“还是你”几个字。至于其他大多数书法家,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全面爆发和深入,有的用手中的硬笔宣传正义战争,积极支持革命,但字迹大多潦草不雅。这个时期的硬笔书法只能是毛笔书法的附庸。

第二,萌芽期

1949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文艺工作者第一次全体代表大会上,《政冶报告》和郭沫若《关于新中国文学运动的报告》强调了团结文艺工作者的问题,文艺是为工农兵和人民服务的。就在这时,硬笔已经从蘸笔改良成了自来水笔,发生了质的变化。该笔主要由美国帕克公司生产。圆珠笔主要是美国雷诺公司生产的“圆珠笔”,在中国大量畅销。从此,西方硬笔书法与中国汉字相结合,硬笔书法从少数文人变成了大众的爱好,逐渐演绎出中国群众性硬笔书法活动的壮丽景象。此时的硬笔书法有以下特点:一是逐渐从毛笔书法中分离出来,开始萌芽;二是逐渐普及实用;第三,开始注重技巧;第四,出现了一些作品。民国时期,陈公哲先生率先用笔创作书法作品,尤其是1935年出版的一部行书《千字文》,奠定了硬笔书法的萌芽。邓散木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钢笔字》在钢笔书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艺术尝试,但采用了毛笔“欲先左后右”、“欲先下”的隐锋手法。不仅不能满足快捷方便的实际需要,而且还坚持模仿毛笔技法,大大削弱了硬笔书法在艺术上的艺术个性,因此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反,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就积极倡导硬笔书法的黄若舟先生,在50年代就出版了硬笔书法专著《书通》,在理论上对硬笔书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他的《汉字书写法》在实践中梳理了中国汉字的结构,结合传统毛笔书法的特点,找出了一些有规律的搭配书写原则,采用横写,并在左右字之间加入适当的呼应和寓意,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练习。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黄先生未能很好地驾驭硬笔,其线条柔美妩媚,缺乏力度感,字体大小长短受法度控制,显得生硬,不自然,不自由。这种技巧性极强的书写方式,会让书法爱好者的路越走越窄,甚至走上绝路,因为草书不仅是“快写”,而且讲究整部作品的节奏,表现出现代人丰富的心理感受。应该说,《黄澍》并不是一部完整的硬笔书法专著。值得注意的是,到了晚年,黄先生的字明显“醇厚”、“飘逸”,越读越有魅力,非一般书法家所能及。

第三,发展时期

70年代末,那场灾难般的“大革命”告一段落,文艺界重新活跃起来。硬笔书法经过一些人的艰苦探索,逐渐复苏,但由于每个人的审美追求不同,硬笔书法发展成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一个是实用性,艺术价值大打折扣。随着全国高考的恢复,为了满足千千成千上万人的需求,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快速掌握书写技巧的基础硬笔字帖。庞中华的《谈学写钢笔字》,无疑敲开了中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的大门。庞竹以实用为基础,以审美和流行为支撑,创造出了美观、稳重、工整的字体,既顺应了人们在文革中锤炼出来的审美观念,又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的实用目的,集观赏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成为一种容易被人民群众接受的通俗书法风格。作品中的“露锋”法对硬笔书法技法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但由于庞先生对毛笔书法艺术的认识不够深入,其书也缺乏足够的艺术内涵,过于单薄、呆板、规整、挺拔,表现出“工匠精神”。除了更适合初学者之外,很难将作者的感受融入作品中,通过线条很好地表达出来,比如笔画单调,排列整齐,字体大小一般。另一种是以人为中心,既重视传统技法,又探索崇高意境。沈鸿根先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他的硬笔书法是晋唐最勤快的,二王是草书。他将晋唐严谨的法度和清新淡雅的神韵融入到简洁明快、细腻爽口的笔意中,不断探索锤炼。所以楷书包含了很多魏晋的法度,浑厚厚重。草书气势磅礴,线条苍劲有力,力度恢弘。特别是作品在白色上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从而吸引了大量的追随者。但他的作品奔放,却缺少一点寓意。草书虽如汹涌的海洋,豪放中又有霸气。探索性的作品可能会因为太叛逆,经不起推敲而浮躁。

第四,成长期

当今社会,知识爆炸,信息爆炸,观念爆炸,硬笔书法也在爆炸中百花齐放,呈现出一派精彩景象。主要标志是:从事硬笔书法的人数众多,各级协会众多,活动频繁,流派繁多,报刊杂志字帖大量,各种笔型层出不穷。种种迹象表明,目前的硬笔书世界正在逐渐壮大。有些人想通过硬笔书法在相互交流的同时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他们往往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对结果看得很轻,艺术深度不够。还有的把名利看得太重,最终目的是加入权威协会或者参加展览,拿奖,一旦做了就不上进。只有少数人怀着虔诚的心把硬笔书法作为自己的终身目标,经过执着的追求,成为真正的硬笔书法家。这样的书法家本身就是高水平的毛笔书法家。他们通过对硬笔工具的表现能力、个性和技法的研究和运用,成功地将毛笔书法的技巧和创作方法嫁接到硬笔书法的创作中,在创作的形式、方法和表现上,内涵丰富,艺术趣味浓厚,创新意识强,艺术品位高。如浙江的王铮亮、王冬龄,北京的田英章,陕西的吴磊,黑龙江的何长贵,江西的邱振中,广州的曹宝麟。这幅王冬龄的草书,是用普通的笔写出来的,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给人一种豪放、刚健、动感的整体感觉。作品用文字塑造,动作流畅,节奏感强,音乐丰富,像一首优美的曲子。不难看出,王先生在用笔写字的时候,心里感受到的依然是他的画笔。他还是以自己强烈的个性熟悉台词。还有一批硬笔书法家,他们向毛笔书法学习创作技巧,弥补硬笔书法发展时期艺术表现力的不足,努力摆脱实用性,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平。如浙江的谢、新疆的、等。有“获奖专业户”之称的谢,崇尚笔为上,对笔性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用金笔和工笔进行创作,可以适当利用笔的弹性,把书写的力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不使书写的线条变细,失去丰富的美感,就像用毛笔时,尽量不用写。随着笔画的起伏,字迹的墨色也有不同层次的变化,如浓淡、轻重等。同时,他善于在碑文上引入异体字或同一字的不同写法,增加了作品的欣赏水平。构图方面,采用竖柱横线条的形式,灵动古朴清新,令人回味无穷。除了以上两类硬笔作家,还有对现代艺术进行全方位深度探索的先锋。他们的活动、交往和沟通的思想是超前的,他们的作品在形式上是前瞻性的,意识是深刻的,如辽宁的董文、江西的谭振飞。1993年,谭振飞在《江西硬笔书法通讯》上发表了题为《雨中的建筑》的作品,借鉴和吸收了现代绘画、现代建筑、音乐等现代前卫艺术。首先,作者从现代拼贴中汲取灵感,在两页纸上写下邱振中充满激情的诗句:“你拍打,疯狂地拍打...风暴!风暴!风暴!暴风!”,然后一正一负拼贴在一起形成一幅作品,作品左右两边有不同层次的大块空白,笔画在拼贴线两边移动,很有探索性。

动词 (verb的缩写)观点

我们无法对未来的硬笔书法做出确定的判断,但可以想象,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进一步加快、入世、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高考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信息的日益成熟、各种先进模拟技术的出现、各种思潮的介入,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将不断更新,与我们的精神世界相联系的硬笔书法必将在文化上重新崛起。它将被赋予新的内涵,从表达传统文人式的知识素养,到表达现代人复杂而深刻的人生体验。培养古典创作和鉴赏能力的漫长过程会受到极其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的冲击,但具有纯粹传统风格的硬笔书法作品将继续存在。但它所具有的是一种古典艺术风格的“文物”性质,更多的是利用各种书写工具和书法技巧,通过时空的陈述,在时间长度和空间跨度上拓展人们对硬笔书法艺术的视野,超越传统和自我,为人们提供一种特殊视觉艺术的抽象作品,我们所期待的硬笔书法就是这样一种真正的现代视觉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