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
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承,本名,名,石,湖南长沙湘乡(今湖南双峰县)人。中国清朝是军事家,哲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他是“中兴名臣”之一、文学家,是晚清散文“湘湘派”的创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五营殿大学士,一等义侯勇。白杨坪,湖南长沙地区湘乡人,现属湖南双峰县叶禾镇天子坪。曾国藩于嘉庆十六年(1811)出生于湖南双峰县景子镇荷叶塘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兄弟姐妹有九个,曾国藩是长子。祖上以农民为主,生活相对宽裕。爷爷曾玉萍没受过多少教育,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是秀才,长子长孙曾国藩自然受到了两位先人的伦理教育。曾国藩6岁入学,8岁读八股文背五经,14岁读李周和《史记文选》,长沙参加童子试。他的优秀成绩被列为优秀,说明他从小就聪明勤奋。道光十二年(1832),考取秀才,娶欧阳沧明之女为妻。曾国藩28岁时考上了进士。从此一步步走上仕途之路,成为军机大臣张穆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余年,先后担任国子监庶吉士、移学、学士讲学、文远馆任职、内阁学士、中书事务视察、兵部侍郎、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曾国藩就是沿着这条仕途之路一步步晋升到二等职位的。十年七迁,从七品跃升为二品。曾国藩的一生,离不开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咸丰二年(1852),曾国藩因母丧在家。此时,太平天国起义已经席卷了半个中国。虽然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对付太平军,但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因此,清政府多次发布赏赐勇团的命令,试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湘军的出现提供了契机。咸丰三年(1853),他利用清政府给的机会,寻求实力镇压太平天国。在家乡湖南,他依靠师徒、亲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个名为湘军的地方团体训练。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使用严刑峻法。历史上说“一个人被派到周知,一个人被派去审判强盗。解的严重了就定,轻了就打死,轻了就是千夫所指。.....案件将立即审理,法律将立即执行,不存在拖延的预期。”他不仅直接杀人,他的父亲和四个兄弟也杀人,就是有人指责他杀人太多,骂他“曾光头”、“曾屠夫”。据说南京的孩子晚上哭,妈妈说“我剃光头了”,孩子就不哭了。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曾国藩用劫掠财物、册封官员等方法来鼓舞士气,形成了湘军猛士伤残的性质。湘军成为军事素质落后的清军中在中国南方抗击太平天国的主力军之一。曾国藩被封为一级勇武侯,成为清代第一个以秀才身份封吴侯的人。后历任两江、直隶总督,官邸为一品。曾国藩一生著述甚多,但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光绪五年(1879),即曾国藩去世七年后,中川书店刻制了由李和李鸿章编辑的曾公函。曾国藩本人也善于用人,清代其他名臣如左、李鸿章等都与他关系密切。左和李鸿章称曾国藩为老师。曾国藩曾说,“李少泉尽力做官,俞(俞樾)尽力写书”。太平天国失败后,太平军在江北其余地区加入捻军,清廷命曾国藩监管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曾国藩率领两万湘军和六万淮军,装备洋枪洋炮,在北方“剿捻”。他的方针是“重压制而不穷追猛打”,提出了“重点设防”等计划,企图把捻军阻挡在运河和沙河地区,使其无处可逃,进而被消灭。但捻军突破曾国藩防线,进入山东,使曾国藩的战略计划破产。曾国藩被免职,由李鸿章接任。同治九年(1870),时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奉命赴天津办理天津教案。6月21870日,天津数千人聚集在法国天主教堂前,怀疑天主教堂以托儿所为拐杖绑架民众并杀害婴儿。法国领事冯大爷认为官方没有硬压。他在街上持枪撞见了天津知府刘杰。他因为争执当场开枪打死了刘杰的一个仆人。在众怒之下,他先是杀害了法国领事冯大爷及其秘书西蒙,后又杀害了10名尼姑、2名神父、2名其他法国领事馆工作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罗斯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众,并焚烧了法国领事馆和望海。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国联合抗议,并出动军舰炫耀武力。曾国藩到了天津后,考虑到当时的形势,不想与法国开战。“但是,河北抽签的急功近利并不是求爱罪之一。”应法国要求,决定最终杀死率先杀人的18人,放逐25人,并派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到黑龙江赔偿洋人损失46万两白银,由崇厚派使团前往法国。这次交涉的结果,朝廷和舆论的人都很不满,极大地影响了曾国藩的声誉,也引起了全国朝野对他的责骂。就连他的湖南老乡也把他吹嘘自己成名的牌匾在湖广会馆砸了烧了。同治十一年二月四日(公历:1872年三月二十日)卒于南京。朝廷给了一个老师一份礼物,他死后被封为“郑文”。他家族的后代中有许多官员,比如曾纪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