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县仙村镇中川村:古香古色古香、青砖绿瓦的古村落。
中川村属于周宁县仙村镇,距县城42公里,人口5200余人。这里的居民主要是唐。海拔85米,村界东起梅峰岭,西至桃园溪,北至佛塔岗,南通周宁县界,面积9.6平方公里。
因为有三条小溪贯穿村庄,是什么形状?传?字,如此称呼?中川?。村子依山而建,依水而建,绿树环绕,环境幽静,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整个古村巷道呈八字形,宽度1.5m至3m。它有完整的排水系统,通道畅通,规划设计巧妙。
中川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主要包括建于明末清初的中川街。街道宽2.5米,长700米,整条街道设计成八卦形状。文昌阁,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占地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30平方米。还有延寿宫,建于清代,分为上下两亭,宗祠,建于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3 ~ 161)。
由于地理原因,川中桥梁众多,其中有一座建于宋代的三孔石拱桥。周宁有最古老的普济桥,建于唐宪通二年(公元861)。还有合谷桥,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有栾溪桥,周宁最古老的石拱桥,建于元末至十七年(公元1357)。后来多次改建,1969被拆为公路桥。
此外,川中还有十几个亭子。其中值得一提的古亭有三处:一峰亭,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1919年重修;长门亭,建于清嘉庆元年,重修于1986;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是周宁县唯一的官方纪念亭,又称皇恩亭。
川中现存明清古民居50余处,分布在侯门庄、石门巷、下厝垅、大富巷、侯门厝。房屋一般朝南,也有大门朝东的。建筑多为青砖青瓦的砖木结构。基本格式是门楼大厅,青花石质迎宾门,刻有对联和吉祥图案的石质大门。按门,又称第二门,入口是构成建筑的第一个空间。作为挡箭牌,人们看不到房子的内部。作为一个标志,它不仅是房子的?会徽?,又给人空间转换的感觉。
从昭门进入,左右各有一对翅膀,有雕花窗格,或描绘历史人物典故,或雕鸟虫鱼。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时无刻不在看到和听到,随处可见的养成教育。厢房前是天井,天井前有大鱼缸,石花台,或鱼或花。
中川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中川唐家是周宁最早迁入并定居的家族。中川村始祖唐二(公元806-893),宁德黄檀人。后与弟唐二迁居李淼(即内面中川村)居住,在凤山南麓建房,修路,筑木桥,筑步道。
他是唐玄宗中部的一个学者,被任命为长溪县(现在的霞浦县)的知县。做官后回到四川定居,开发良田。唐宪通二年(公元861年),捐基和普济僧人修建凤山寺,让出田地作为寺田。到了晚年,唐二把长子唐翔送到眉山,次子唐倩送到孝,三子唐翔留在四川。兄弟三人相互扶持,唐姓子孙代代繁衍,发展了四川、眉山、孝及其附近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