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普八音是什么?
廉江市历史悠久的古镇安铺,建于明九年(1444),原名隐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改名安铺。安普八音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著名的音乐爱好者梁汉生、学者李茂南等在观音寺与当时的主持法师博古交谈,突然用佛教乐器得八音之意,溶解成竹管弦等乐器奏佛赞。光绪三十二年(1906),安普八音队创始人李经过鉴定、整顿、创新,采用适合地方特色的民族乐器,再将其编成地方传统曲调。根据一般八音,选取节奏感强、速度慢的严谨悠扬的古乐为蓝本,根据乐器特点进行改编。乐器分为打击乐器和弦乐器。由双铃、小扣、铙钹、木鱼、清心、沙板、小鼓领衔,是打击乐器;随后,以二弦为主角,以高虎、三弦的胡坤、大同、东晓、肖珩、琵琶、月琴、秦琴为弦乐。22名音乐家组成一个八度团队。在正月28日的元宵节和庙会上,队伍会聚集在街上或登台助兴。打开道路,罗伞警卫,一个强大的,丰富多彩的和镀金的仪仗队伍。慢慢走,百步停,千步歇。丝竹之弦与管弦乐、法国音乐、清新芬芳的有机配合,演绎出悠扬和谐的乐章。2004年4月6日,安普巴音被湛江市政府批准为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申报为广东省申报项目。安铺八音将以“保护第一,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