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的跨学科理解
对新课程标准的跨学科理解如下:
第一,学生的生活是完整的,学生的课程不分科目。
一个完整的人的一生是不分学科的。并不是说一个农民就一定特别庸俗。一个秀才连猪肉都不吃。不是这样的。但是科学的发展是分学科的,我们要把发展了几千年的学科教给学生。但是教给学生的科学知识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他们会很难进入。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渠道,既能连接学生的生活,又能把学生的生活提高到一个科学的水平。我们选择让学生通过跨学科的学习进入学科,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目的。
其次,学生一旦从事活动,尤其是解题活动,必然是跨学科的。
中国有句古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己。实际上,实践是学生自己的实践。老师永远不会教你任何东西。只有你能教你。老师教你,你就要自己学。老师教,你可能学不到。只有你学了,老师才教你。这就是这样的辩证关系。
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的静态内容变成学生的活动。如果你只是从书本上教给学生一句话,那么他只是知道那句话,并不知道其背后丰富、复杂、更内在的内容。如果我们直接把书的内容教给学生,他们看到的只是知识的影子,而不是知识本身。知识本身是什么?不仅是用文字表达的信息,还有技能、态度、价值观、认知能力,这些加在一起就是知识。
跨学科学习其实就是运用学科知识去观察现实生活,解决问题。比如《数学核心素养》中提到的,用数学的视角观察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分析思考现实生活,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生活。现实生活很复杂。我希望能够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解决后回归具体生活。
真正的交叉学科一定是和学科紧密联系的,也就是学科知识的应用。不能因为它是跨学科的,就忘记了学科本身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