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港区的历史演变
高港区是周秦时期的海阳(今泰州)市。
汉武帝六年(公元前117),为海陵郡地。
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五代南唐元年(937)。
清康熙《扬州赋志》说:“析南唐,济川镇位于泰兴县,始建于柴遗址。
宋初迁延陵村,治今县。
“柴辉是这个港口的古老名字。
南宋建炎四年(1130),岳飞任通泰镇使,知台州。因为泰州没有危险,只好投降柴火市场,在南坝桥被金军打败。
绍兴十年(1140),泰州行署一度迁至泰兴沙上,也就是临江的柴火市场。
元末,徐达为了进攻台州,开始疏浚大江口至台州南门的河道。
明朝嘉靖年间(1522 ~ 1566),泰州至泰兴的驿道经过境内,设置了刁家渡店、口岸店。
到了明代,港口成为泰兴西北重镇,先后修建了港检所和港府。
清代在港口设置巡检司,范围覆盖泰兴县西北。
清雍正十三年(1735),泰兴县被分为四个辖区,港检署管辖的区域为“口辖”。
港口逐渐发展成为长江东北沿岸重要的港口和物资集散地。
民国时期,高港区的所有乡镇都属于泰兴和泰县,以泰兴居多。
民国三十八年(1949)四月,中国人民第三野战军副军长兼副政委粟裕率直属队至白马寺(今高港区白马镇),成立东突击团渡江。
4月23日,中国人民海军华东军区司令部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白马寺成为中国人民海军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