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武昌起义的关系
武昌起义是指19110年6月10日(1911年8月19日)发生在湖北省武昌的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19年底和20世纪初,由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包括资产阶级革命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革命党为推翻清朝统治而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它始于钟惺会的建立,终于袁世凯的篡权。
狭义的辛亥革命特指1911110的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朝而发动的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912元旦革命者在南京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扩展数据:
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领导者是以同盟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家。革命的骨干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革命的基本力量是城乡的广大劳动群众。
革命的目的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面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争取中国的独立和富强。这是一场争取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革命,是一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进步变革,不同于一般的自发造反运动。
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从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从西方带回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计划,试图以西方为榜样改造中国,对当时腐朽专制反动统治下贫穷落后愚昧保守的旧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革命政党领导、以革命纲领和理论为指导的革命,因此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自觉的革命运动。与过去自发的群众斗争相比,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飞跃,给了后来的革命运动很大的启示。
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暴力革命。从一开始,它就非常重视武装斗争。在革命的鼎盛时期,它曾拥有一支颇具实力的革命军,在民族革命战争中多次取得辉煌胜利,建立了各省军政府、南京临时政府等革命政权。
辛亥革命的武装斗争让人们明白了“武器批判”的巨大威力。
百度百科-武昌起义
百度百科-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