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是如何保护世界遗产的?
世界遗产是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的稀有的、不可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和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和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四大类。
■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类别之一的,可以列为文化遗产。文物:具有突出和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塑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构件或结构,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的碑刻、洞穴、聚落及各种文物;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来看,因其建筑形式、身份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而具有突出的和普遍的价值的个别的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学、美学、民族学或人类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和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杰作以及考古遗址。
任何被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以下一项或多项标准,才能获得批准。1.代表了独特的艺术成就和天才的创造性杰作;2.能对一定时期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的建筑艺术、纪念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3.它可以为一个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个独特或至少特殊的见证;4.可以作为一个建筑或一组建筑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现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或几个阶段);5.可以作为传统人居环境或使用场所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是在不可逆变化的影响下变得容易受到破坏的场所;6.与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当前的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本标准与其他标准起作用时,本款才能成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世界自然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自然遗产定义为以下条款之一: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是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具有突出和普遍价值的此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的角度来看,具有突出和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界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的角度看,具有突出和普遍价值的自然风景区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满足以下一项或多项标准才能获得批准:1。它构成了一个突出的例子,代表了地球进化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2.它是代表重要地质过程、生物进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杰出范例;3.独特、罕见或奇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区;4.幸存的稀有或濒危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
■世界文化和自然的双重遗产
只有符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定义的遗产项目才能成为这类遗产。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人类有意设计和建造的景观:包括因美学原因而建造的花园和公园,它们往往(但不总是)与宗教或其他纪念性建筑或建筑联系在一起;有机进化的景观:源于最初的社会、经济、行政、宗教需求,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联系或适应,发展到现在的形态;相关文化景观:这类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特点是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而非文化物证。
我国颁布了哪些相关的法律法规?
文物和历史遗产保护专业条例
1982 165438+10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在此法基础上,国务院批准颁布的文物行政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考古工作管理办法》、《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等。
与行政保护有关的法律
保护森林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四条规定:“森林分为下列五类:...(五)特种用途林: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用途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林、自然保护区林。”对此,第31条规定:“严禁采伐特种用途林中的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的树木和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自然遗产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二十条规定:“未经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同意,不得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名胜区开采矿产资源。”第二十二条规定:“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时,发现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罕见地质现象和文化古迹,应当加以保护,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遗产环境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7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自然分布区、重要水源涵养区、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洞穴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文物和古树名木采取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6条规定:“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附近,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其他设施的建设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规划与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14条规定:“编制城市规划,应当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第二十五条规定:“城市新区开发应当符合水资源、能源、交通、防灾等建设条件,并应当避开地下矿藏和地下文物。”
向他人学习
国外的世界遗产如何保护?
印度
印度在文物保护和维修方面相当成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1.多方参与筹集资金。首先是建立国家文化基金会。二是鼓励国内民营企业参与保护修复工作。三是寻求国际合作。2.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早在1917年,印度考古研究所就成立了化学处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博物馆展品和其他文物的化学处理和保存,分析研究历史遗迹的物质来源和损毁原因,寻找改善和保存的方法。3.公众的支持。印度每年165438+10月19~25是世界遗产周。此时,印度文物考古界大力宣传,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墨西哥
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和历史局是负责文物保护的最高也是唯一的领导和管理机关,在文物保护方面做到了“三结合”。第一,文物保护要和扶贫结合起来。大多数文物位于偏远贫困的农村地区。把文物保护工程和扶贫工程结合起来,吸收文物古迹所在地的居民参与保护工作,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同时,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二是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开发以古代文物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充分发挥古代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三是官民结合。保护文物的观念在墨西哥公众中有着比较广泛和深厚的基础。墨西哥有许多由公众自发成立的保护文物的组织和志愿者。
意大利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意大利保存着世界上70%的文物。意大利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成功主要来自三个保障。
首先是政策保障。意大利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意大利有责任保护国家的艺术、历史遗产和风景名胜。在意大利,各个城市的城市建筑管理相当严格,不允许随便改造老街和建筑,不仅外观不能改变,外墙涂料和窗户颜色也要保持原样。
二是经费保障。首先,每年20亿欧元左右的预算保证了文物保护的支出。此外,自1996起,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彩票收入的0.8%作为文物保护资金。
三是专业化人才的保障。拥有60多年历史的意大利文物保护中心是培养各类文物保护人才的基地。这个中心提供修复专业,如绘画,雕塑和纺织。学生不仅要学习相关的历史和技术知识,还要学习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化工、物理、生物等知识。
知识大厅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这是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和相应制度保护宝贵的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全球性国际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 1116 10月17日大会通过,中国通过1985 65438。
该公约的目的是为国际社会集体保护具有巨大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持久和有效的制度。公约规定,确定、保存和保护具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同时整个国际社会也有责任进行合作。缔约国可申请将一些文化古迹和自然遗址列入根据《公约》规定拟定的世界遗产名录,并申请根据《公约》规定提供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使其享有国际保护。
世界遗产委员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是一个政府间组织,成立于1976 165438+10月,负责《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实施。世界遗产委员会主要承担四项任务:1。在选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时,它负责解释世界遗产的定义。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世界遗产委员会可以得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帮助,它们会仔细审查各缔约国的世界遗产提名,并为每一项提名撰写评估报告。国际文物保护修复研究中心也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了建议,比如文化遗产方面的培训,文物保护技术方面的建议。2.回顾世界遗产保护的现状。当遗产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和保护时,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要求缔约国采取特殊保护措施。3.经与相关缔约国协商,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濒危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4.管理世界遗产基金。向申请援助以保护其遗产的国家提供技术和财政援助。
19910 10月29日,中国当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